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表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体适能水平有所提高,亚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锻炼感觉量表的检查亦显示出体适能训练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心理体验。这说明健康体适能练习能有效地改善高校女生的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福建教育学院的福建省儿童职业发展学院教学点的2010级24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大学体育健康体适能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体适能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周的健康体适能教学干预中,实验组同学在心肺适能、肌肉力量适能、柔韧性适能水平得到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变化,并从大学体育教学现实性角度,讨论了健康体适能理念教学产生明显效果的原因,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56):90-92
目的:通过阐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性别差异和问题,提出针对促进男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建议。方法:对山东省大学生2014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层抽样统计分析,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成绩、课内外体育锻炼、健身知识掌握程度、体育与健康知识诉求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体育选课趋向"避重就轻",女生现象突出;体能锻炼与健身理论知识教学不足。建议:强化体能锻炼,建立健康体适能教学理念;加强女性体育研究,培养现代审美素养;开发学校体育大数据系统,转变传统的体育管理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普通高校医学院学生20人,按照性别不同分为两组,后进行12周的六字诀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其健康体适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六字诀训练可以提高机体柔韧素质、增强肌力,改善机体心肺功能和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黎天源 《职业技术》2012,(4):139-141
通过了解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状况及其差异,探讨运动对女大学生心肺适能的影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体育与非体育专业的男生中分别各抽取16人,使用台阶试验和肺功能测试仪分别对他们进行心肺适能的有关指标,按要求进行一一测试,并采用检验对其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女生台阶指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P<0.01);体育专业女生台阶负荷后心率变化幅度相对于非体育女生比较小、恢复较快,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肺功能测试中,体育专业女生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其中在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的比较中(P<0.0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比较中(P<0.05),与非体育女生比较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得出结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心肺适能,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适能。  相似文献   

6.
在对健康体适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审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有:选项教学等同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技能与竞技体适能为主忽视健康体适能;课余体育以竞赛类为主而忽视健身类活动;场地器材多以竞技体育为主.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依据健康体适能理论,未来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教学内容注重健身娱乐与生活化;俱乐部将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体育理论课受到重视;评价注重健康体适能测评技术;课余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健身性与全体性.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2):111-112
为探讨"适应体育"对运动弱势大学生体质影响,作者选取某高校部分运动弱势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12周"适应体育"教学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被试的身体素质相应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前相关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男、女生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且除握力外,其他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肺活量、50米、800米和1000米等指标变化尤为明显。因此,采用"适应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针对运动弱势群体,此教学模式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高职女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进行粗浅的总结和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训练是充实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体育课不仅能增强高职女生的体能、技能,而且也是提高高职女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职业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工作、生活与环境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健康体适能和职业技能体适能两个方面。职业体适能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健康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具体内容和途径;职业体适能概念突出强调“适量”的运动;职业体适能概念的使用既有助于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又能凸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不同类型的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适能的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普通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在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体系中,应首先和重点开展健康体适能训练.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训练系统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初步提高其篮球专项体适能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筛选出448名大学生自愿者为实验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实施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减肥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产生积极影响,实验组实验前后差异明显,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强心运动处方干预对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成绩有显著影响(P<0.01),壮力运动处方对男生握力体重成绩,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影响显著(P<0.05)(P<0.01),增柔健身运动处方干预对坐位体前屈成绩产生积极影响(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育心理产生良好影响,实验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健身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在高职体育中的教学效果,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以非体育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体适能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把健康的理念和科学健身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公共体育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造成高职院校女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与健康课的参与意识淡薄。帮助高职院校女生掌握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体育与健康的参与意识,在锻炼中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以单纯性肥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12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前后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探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对肥胖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干预效应,为其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可以显著提高练习者的健康体适能,并能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干预效果,尤其是对女性练习者的干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40-244
为提高广大本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优秀人才,针对本科生增开"健康体适能"公选课和建设"健康体适能"社团,以上课的形式讲授测试理论、技巧及运动处方实验的实施计划,通过对4个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了改革内容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耐力、爆发力和力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实验前无差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所有考察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循环抗阻训练对非体育专业篮球选项班篮球技术教学的影响,在某高校非体育专业篮球选项班中抽取男、女各20人,将学生按男女比例1∶1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9周的循环抗阻训练(每周三次),对照组保持正常生活不变,测试两组学生实验前、后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俯卧挺身、1分钟摸高(20cm高度)、10米×4往返跑、闭眼单脚站立、(罚球)投篮命中率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9周的循环抗阻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男子(罚球)投篮命中率数据发生了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9周的循环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非体育专业篮球选项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一线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他们的健康与体适能意义重大,拥有一个完善的职业健康体适能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身体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中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体医融合”的健康高职发展模式,构建了“职业发展”与“健康促进”融合互动的高职院校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应用模型。研究认为,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相关工作对于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可行性,体弱学生体适能发展需要线上、线下协同促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卞文琰 《考试周刊》2007,(42):93-94
目的:探讨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被试连续参加民间传统体育锻炼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按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锻炼。与此同时,用MHT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被试实验后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显著下降外,其它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黄钊林  林军  戎淼锋  姜勇 《考试周刊》2012,(74):117-118
通过对健康体适能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将其在高职航空安检专业体育课中进行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体育课中开展健康体适能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反映学生的心肺耐力适能(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肺活量、肌力适能(50米跑、立定跳远)、肌耐力适能(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柔软性适能(坐位体前屈)、体脂肪百分比(身高、体重)等体适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初中生通过体育课堂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及练习效果,提高学生间交流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显著提高学生体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