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何进行?对广大的外语教师而言,这是个难度很大的挑战。文中在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外语教学材料中文化因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在语言材料上出现了两种文化的失衡,进而提出为培养跨文化能力,第二文化习得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第一文化的学习。而且,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应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两种文化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电影业的“失衡”状态已经出现,并到了必须正视、乃至应引起警戒的程度。具体而言,有三种失衡:即产业失衡、艺术失衡和文化失衡。  相似文献   

3.
四川水库移民在安置地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困难和文化性隔阂,要实现移民对安置地社会的心理认同与文化融合,需要在解析移民怀旧心理、依赖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的基础上,把握其文化融合的心理基础,解决其认知结构、思想观念和精神本质等深层次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当下学校德育育人无力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文化缺失是失衡的根本原因。所以,要在德育中实施文化探寻,用文化医治文化危机。文化润德这一德育模式是基于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有意识地构建立体多元且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发挥文化引发、认同、固化及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利益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对象物的总称,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产品、社会文化关系、文化活动形式和行为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文化权利、文化产品、文化资本三种形式。语文教科书作为承栽文化利益的有力工具,在这三方面所呈现的比例失衡状况反映了文化利益的不协调,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甚至是教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能够反映出文化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特征,然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思想游离、价值扭曲和精神失衡等。究其根本,可以发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存在失范、文化理解偏差和文化表达不畅是其文化缺失的主要归因。这需要通过对文化存在、理解和表达的文化化的梳理和统一,不断构建大学体育教育文化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与大学的文化的融合和通达,最终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文化重构提供可能的理论层面的程序化对策性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庞璐 《海外英语》2014,(6):22-23
该文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理念为理论基础,我国安徽省黄山市英语教材—牛津高中英语中文化内容的选择与配置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牛津高中英语中涵盖丰富的本土文化,但关于英语国家和亚拉非国家的文化内容配置比例失衡。在此结论基础上,该文对教材的改进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需要保持一种生态平衡.当前,我国网络文化生态出现了失衡现象,它时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进行调控,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师生彼此接纳的教与学的方式、习惯和行为准则,形成了课堂的行为文化。由于受机械论范式的影响,职校课堂上部分师生互动行为失衡、师生建构行为失效、师生适应行为失当。在对这些行为进行诊断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对话行为、教学做合一行为、师生生命自觉行为,可以不断改进与重塑课堂的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课堂不仅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的场所,其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但在传统的课堂中,存在着课堂文化的专断、背离和单调现象,导致了课堂文化的失衡。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重塑课堂文化,首先应丰富课堂的文化意蕴,然后通过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来凸现课堂文化,并以民主的课堂规范来促进它的形成,最后师生在课堂中应相互理解、平等相处,实现课堂文化的共享。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降,农家女进城的身体修辞并非个案。基于空间迁徙与审美间距,农家女身体意象的疾患、死亡、异化、灵肉分离、道德崇高、性本自然等叙述,表征的是城乡社会发展失衡、文化拒斥、文化怀旧等审美现代性批判主题。在农家女肉身意象的城市美学构想中,形成了空间化的农耕文化与工商业文化的在场冲突,体现的是社会现代化与审美现代性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2.
少数文化强国实施文化霸权政策,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使中国文化尴尬失语。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国际文化交流呈现东方转向。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族学生的汉英翻译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在教学中应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加强中国文化因素的导入,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从文化角度对翻译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能力。汉英翻译要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策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女书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极具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女书文化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凝聚其文化内涵及修辞意义、指述关系。女书文化作为女性意识的叙事方式,主要表现出"女性作者"对待"女性"这一性别特质,从发现、审视到定位的认知过程。把女书文化作为泛文本研究,解读其修辞意义和指述关系,大致可分为女性自我洞悉的符号意义和以女性立场审度外界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了"两种遗产"的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应接受的文化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倡"文化的党性"原则;批判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文化",提倡"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足于苏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信仰的文化基础。校园文化共同体是与特殊身份利益关联的文化共同体,是师生、师师、生生之间交往的场域。其文化结构是知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结合,以知识精英为主导;其文化模式是权利和身份责任的结合,以身份责任为主导;其文化类型是熟人社会和新文化的结合,以新文化类型为主导。由于校园文化不可能封闭在"象牙塔"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