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008~2011年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读者对不同类别图书的借阅量,分析了解读者阅读的具体情况.医学院校图书借阅量排在前4位的图书分别是:文学类、医药卫生类、语言类、哲学类.不同年份图书类别的借阅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院的学生在图书的阅读方面与其他大学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他们在图书阅读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阅读的兴趣主要集中在I类(文学)、G类(文化、科学、体育、教育)和H类(语言、文字),借阅图书的时间和流通量有明显的峰谷和规律出现。对体育专业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调查,对我们加强图书馆管理、服务好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零借阅”问题入手,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选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11-2013年度入藏图书零借阅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分类零借阅总体情况、散点图分布、聚类树状图三个维度的分析.分析发现存在着通识类书目收藏过多,医药卫生类书目收藏不足,未能体现医学图书馆文献收藏特色,阅读推广工作缺失等问题,提出了优化书库空间布局和降低零借阅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以现有图书馆借阅记录为基础,结合图书阅读相关性进行深入挖掘,探讨识别借阅场景下图书专业性质量和实现相应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过程]利用图书的阅读相关性提出图书相关性链接关系,结合图书质量的迭代识别算法来识别专业图书资源。同时利用图书类别相关性链接关系,提出读者用户个性化模式的表达方法,并从长期兴趣推荐和短期兴趣的即时推荐两个方面给出个性化图书推荐策略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结果/结论]在图书质量识别方面,该方法更易于识别出专业性较强的优质图书资源,适用面比较灵活,也可以在限定图书范围内进行专业图书识别。在个性化图书推荐方面,发现不论长期兴趣推荐方法还是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第二类用户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第一类用户,在第一类用户中,最高相似度区间(75%以上)和较低相似度区间(15%-50%)的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长期兴趣推荐方法。本研究通过读者借阅序列分析方法识别专业图书并实现相应的个性化推荐图书方法,有利于改善现有图书馆借阅服务水平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吴滨 《津图学刊》1999,(3):138-145
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对1997~1998学年度学生借阅体育类图书的分类统计,得出我院学生对体育类图书的阅读倾向,并分析其原因,目的是把握当前学生对体育类图书的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杨毅 《中国图书评论》2013,(12):115-117
提到图书采编,普通读者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些问题:传统的纸媒出版物(包括图书)与电子出版物占采购总量的比例,一般休闲性读物与学术类图书的采购比例等。与普通的大众型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或借阅量都是比较高的,学术类图书的借阅量显得更为抢眼。这也就决定了在我们的图书采购计划中,学术类图书必须占有足够的分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7.
零借阅图书是指入藏后一定时期内从未被借阅过的图书.同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图书馆的采访策略、典藏策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均会对零借阅图书的数量产生影响.对某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的零借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文献资源建设及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馆藏建设方针及服务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2015年"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微博公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进行检索,编制出"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中登榜频次大于2的图书名录。发现最受高校读者喜爱的图书系近10年内出版,且作者为中国人。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登榜图书与总排名重合度高,三所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具有阅读风向标的作用。图书登榜受内容是否经典、教师课程推荐、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等影响。图书借阅排行榜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作用有:馆际共享新书借阅数据、扩大阅读推广渠道、加强经典与特色资源建设、将社会热点作为购书决策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借阅数据分析的读者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蕾 《图书馆学刊》2012,34(12):90-92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而读者的阅读倾向决定着读者服务的方向和策略。以山东大学医学图书馆的读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1~2012年馆藏图书借阅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为读者服务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体育学院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为研究体育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与特点,我们分析了1999-2006年间广州体育学院学生借阅图书数据,发现学生年阅读量偏低,但总体阅读量呈上升趋势;学生阅读倾向单一,且阅读结构欠合理,虽然文学类图书总阅读量所占比重较高,但专业性书籍阅读量逐步超过文学类图书的阅读量,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增加。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引导学生阅读倾向,需要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士和校园社团组织的积极参与配合,应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3—2015年图书的借阅量数据统计为基础,阐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的阅读量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源于图书馆现有的立体直观的图书定位系统、定期的月度数据统计发布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主题图书推荐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形式之一。做好主题图书推荐服务,有利于有效发挥馆藏图书的作用。文章以台州市图书馆主题图书推荐活动的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和探究,包括主题图书推荐的宣传方式方法、借阅情况分析、产生借阅差异原因等,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精准获取各类图书的剔旧书龄,使剔旧工作更为科学,文章通过对西南大学图书馆流通图书五年借阅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由生长曲线和边际收益递减两部分组成的计算出的G类、K类、T(不含TP)类、TP类图书平均借阅次数和书龄之间的回归模型.生长曲线描述图书平均借阅次数随书龄增长逐年增加的知识传播过程,边际收益递减描述图书平均借阅次数随书龄增长逐年降低的老化过程.依据该模型获取的平均借阅次数预测值与实际值有高度的一致性.此外,计算出若满足80%的读者借阅量,G类书龄大于16、K类大于17、T(不含TP)类大于15、TP类大于14可进行剔旧处理.  相似文献   

14.
图书借阅是图书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研究用户的图书借阅行为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图书借阅记录.这种图书借阅行为形成了一个用户到图书的"图书借阅网络".另一方面,相同的图书可以被不同的用户所借阅,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这种共同借阅关系将不同背景的用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用户到用户的知识分享社会网络,称作"共同借阅网络".基于这两种网络,本文对用户的借阅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因素,并从用户借阅行为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构造了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服务向Library 2.0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15.
图书借阅量应具备一定的"质量",但目前其配额数量保守、配额依据缺失、配额时限固定给图书借阅造成了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读者阅读的多样诉求、滞后的图书借阅技术、不太友好的图书借阅环境等。需要从树立藏书与利用的正确观念、升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借阅功能、重新定位图书馆的角色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北大学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追踪读者阅读行为特点,依托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资源服务新举措:重点时间段、重点类别图书重点服务;构建基于图书借阅特点的采购经费配置原则;实施流通率、借阅率融合的馆藏资源重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按照高校学科特点,集中收藏了大量与高校学科发展相关的图书文献,其馆藏数据及借阅数据动态反映了图书选题的情况.高校图书馆员针对图书馆藏数据及借阅率、读者阅读反馈的调研对图书出版单位开发图书选题、促进图书重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2012年中文图书馆藏资源结构分布、图书借阅总量结构比值、读者借阅文献倾向和学科结构比较、馆藏图书流通特征、读者需求结构与馆藏结构关系等要素,就高校中文图书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基于读者阅读倾向的采购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2010—2012年入藏的可供借阅中文图书的出版社分析发现,低零借阅率中文图书出版社的特征为:符合大量读者阅读需求,出版图书品质高,出版品种较集中;高零借阅率中文图书出版社的特征为:专业读者数量有限,出版品种多且分散,出版图书同质化严重。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图书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馆藏:在采访上,圈定不适宜出版社、优质出版社和核心出版社;在典藏流通上,进行复本剔除或密集排架、开展阅读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时代,数字阅读大幅提升,传统阅读面临挑战,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处于式微困境.文章在分析纸质图书仍具备电子图书不可替代之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纸质图书利用率的策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