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性作品.该小说集共收入了七个短篇小说,各篇既彼此独立又保持了"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小说的故事层面看,"性爱历险"是理解小说人物的独特精神标识,但事实上小说要表现的却并非性爱本身,而是这种性爱关系中隐藏的自我."喜剧"但"谁都笑不出来",这句话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好笑的爱>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悖论情境的设置和反讽为此特点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有一个21岁的高位截瘫姑娘,她的名字叫何燕妮。今年以来,她先后被授予武汉市劳动模范、残疾人自强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以病残之躯把爱洒向人间,她的感人事迹在武汉三镇传为佳话。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大强为她题词:“自强自立的榜样,回报社会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卫慧作为一位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作家,一个都市新人类欲望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充斥着性爱、欲望,而在性爱、欲望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现代人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感。可以说,正是这种透过欲望所传达出的焦虑、无望的精神状态使卫慧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以之引起了身处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4.
乌苏娜是《百年孤独》中一个寄寓着作者理想的母亲形象.在她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温情.她用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这个孤独家族中唯一一个懂得爱的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族里,她的爱得不到回应,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充实独立的人,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爱的饥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名男子之间的婚爱故事。主人公悦子的一生是不断寻爱又不断遭遇失败的历程。长期的压抑终于导致了最后的爆发,她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意中人以求解脱,结果却是堕入更深的痛苦和虚无。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爱中无法体验真实的自我是浅层根源;文化冲突造成的身份危机和内心痛苦是深层根源;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及结果的不可得导致的虚无感是最终根源。所以说《爱的饥渴》的悲剧是人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人间播种“爱”──论乔治·桑式的女性形象陈慧君乔治·桑是19世纪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也是一位轰动当时法国社会的叛逆女性。她一生为争取妇女解放而不懈奋斗,既以她那非同凡俗的作品,也以她那骇世惊俗的行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谱写了一篇现...  相似文献   

7.
论爱的理论与实践--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的理论和实践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是具有创造倾向和成熟人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掌握爱的艺术 ,既需掌握理论 ,又要亲身实践 ,并终身为之努力。研读《爱的艺术》 ,对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情与爱,“精神恋爱”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精神恋爱是指两性间只有神交而无肉体结合的一种能让人得以升华的“纯爱情”.在《弟兄们》、《神圣祭坛》中王安忆专门探讨了这种精神恋爱,并宣判了其死刑.而在《乌托邦诗篇》里,她又以一种异性之间似父女似师徒似兄妹类似于爱情又不同于爱情的精神之爱-她称之为“怀念”的别一样情怀来复活了己被她一度否定的精神恋爱,这可以说是她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9.
妙玉是一位正值青春韶华的妙龄尼姑,虽被森严的佛门教规和封建道德观念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但她敢于打破世俗的常规戒律,去大胆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可她难以超越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妙玉最后仍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此完美的人,也只能注定她的最后结局是悲剧,让人不得不在哀挽中沉思.  相似文献   

10.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燕在梁间的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讲述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的生命被慢慢地,但确确实实地被毁了的故事--不是被她的敌人,而是被那些自称是爱她的人.这是怎样的爱,何以摧毁自己所爱?贫穷、社会的偏见、不公正和虚伪的道德,是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她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于爱情哲学的丰富思考。在告别少女的青涩恋情之后,她的爱情哲学迎来了成熟的沉淀。最终,她以一种无尺度的方式诠释了永恒之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延续了她一贯的孤独主题,通过三个主人公之间爱与被爱的情感纠葛,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绝望的孤独和爱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创作与思想的发展是同步的,思想性是其文学作品的精华,丁玲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就是诉说她思想成长的一部历史.解放前丁玲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早期、前期、新生期和成熟期,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杰出作家的诞生、成长和成熟,看到了她由一个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直至成为一个执著坚强的革命者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透过对康拉德作品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命运的关注,凸现了帝国强权的存在.小说通过表现珏儿对吉姆的爱,彰显了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也使我们看到了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2月7日,一个普通的双休日。罗田县副县长陈田一吃完早饭,便前往白莲河乡的香木河小学,去看望女盲童郭兰。这是她第四次去看这个8岁的女孩了。小郭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来感谢陈副县长对她的爱。现读二年级的郭兰是班上的一个特殊学生。1995年9月,陈副县长到该校检查普九工作时,了解到盲童郭兰想读书,就动员学校接收她入学。看到小郭兰家里困难,穿的衣服破烂不堪,陈副县长当即拿出100为她买衣服和鞋袜。学校没有盲文教师,陈副  相似文献   

18.
王雁 《职大学报》2013,(6):48-50
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母亲之爱三部曲构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冰心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爱。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祖国的大海、山川、花鸟、树木。冰心用她对大自然的超强感受力,用清新优雅、轻灵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冰心对大自然的独特描写,成为她作品中闪耀着异彩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众多的女作家中,迟子建以其独特的地域题材和细腻温婉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题材的独特;对人间美好情怀的追求和赞美;与前者相吻合的诗意而不乏忧伤的个人风格以及女性叙事的细腻温婉.凡此种种,构成了她的小说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带给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但是,在对社会人生深度广度的开掘上,迟子建的小说也还存在一些缺撼,她的温情和诗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性的丑恶,使之时生活的表现缺少应有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大陆中心"而言,港澳台与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区域性的华文文学创作似乎都是一种"边缘书写",而马来西亚本土的马华创作群体则又是处于"边缘"的边缘,黎紫书就是这样的一个作者,她由此而有着很强的"边缘心态",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她的写作充满着开放性,即:没有固定风格与固定题材。这些,最终造就了她的影响力。从她作品中关于情爱、性爱的书写,便能看出她集边缘性与开放性于一身的另类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