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淑芹 《大观周刊》2012,(43):87-87,78
长期以来,“执行难”与“执行乱”两个问题一直共存交织着,已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疾之一,严重影响着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阻碍了执行异议制度在我国的顺畅运作。为了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当执行的侵害,实现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利益均衡保护,我国有必要建立适宜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此研究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这一问题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莎莎 《大观周刊》2011,(23):13-14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执行程序中的体现。但我国有关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执行和解中的担保人如何承担担保责任,以及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时效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时,参考各种学说,使执行和解制度得以完善,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促进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3.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邻接权具有特殊性,在保护上应具有特殊性,给邻接权的救济措施也带来了挑战.以此,针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涉及邻接权的困惑进行分析,在邻接权法律救济的国内立法实践基础上,从民事、行政和刑事救济三方面探究侵权救济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沁 《大观周刊》2012,(48):47-47
本文讨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行,研究该制度的现状,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起源及变演角度,研究该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影响和启示,提出构想,更好地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信息权利救济:信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权利救济程度;信息权利救济是信息权利践行过程的制度设置,是信息权利实现的程序化保障;对信息权利救济的审视与定位,已成为信息时代对信息权利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方档案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经验对我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以中西方的认识差异为切入点,对档案信息公开制度构成模式、结构体系、救济机制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获得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取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更好地健全与完善我国档案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具有相当丰富的法律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上已经拥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我国制定专门性的新闻传播法的主要难点正是保障新闻传播权利方面:“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新闻传播活动权利的实现就必须完善新闻自由权利救济制度。在专门的新闻传播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宪法司法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权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救济     
本文以"救济"为中心视角,试图论证新闻报道作为救济手段的可行性和在我国当下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从权利本身的性质类型着眼,研讨新闻救济应有的启动程序和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9.
李宗富  张倩 《档案管理》2022,(1):105-108
新修订《档案法》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档案利用权利救济途径,但有关档案利用权利救济制度如何尽快完善并有效实施等仍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笔者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档案法律中有关档案利用救济的条款进行梳理总结并对比分析,提出了需尽快制定档案利用救济相关制度,完善档案利用权利保障体系、设计具体可行的档案救济...  相似文献   

10.
王越 《大观周刊》2011,(37):62-62
所谓刑事执行学,即围绕着刑罚执行积刑罚执行制度的内容展开,突出法的规范性。我国刑事执行程序只是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的法典。因此,刑事执行面临着艰难尴尬的局面,单独制定一部执行法典已是众望所归。本文从刑事执行的特点入手,具体讨论了刑事执行法典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在执行环节中对其民事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执行和解对于及时解决纠纷,大量减少讼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粗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执行和解的概念与实质、执行和解的原则与效力及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代中国起,社会就流传着救助接济鳏寡孤独废疾者的优良传统,每个朝代的君主帝王亦十分重视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还因此和相关的学者一起建立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社会救济制度,力求完善现有的制度。这个情况在宋朝时期表现尤为突出。现本文将从宋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切入,对当时的社会救济事业基本形式,相关内容及其主要作用进行分析调查,以求为改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提供若干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了中、美、日三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从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相关规定更加细化、建立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组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构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申诉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法典”构架的重要部分,《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明确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规则,与《物权法》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15.
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有从政府那里获取信息的权利.本文分析了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钟健 《大观周刊》2013,(9):25-25
私力救济是权利救济的一种方式,我国一些法律中也有私力救济性质的规定。公民在行使私力救济时,可能会使用具有威胁、要挟性质的手段,这就和我国刑法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规定有竞合之处,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二者的刑民界限有不同认识,存在着认定标准和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甚至有敲诈勒索罪的扩大化和滥用的可能。本文就私力救济和敲诈勒索罪的界限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的检察监督原则虽然包括了对执行程序的监督,但法律并未规定执行监督的方法与程序,因此法院也常常以"无法可依"为由拒绝监督元宵节刚过,2月7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检察官孙加瑞博士正忙着整理办公桌上来自各地检察院汇总来的试点材料。孙加瑞供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  相似文献   

19.
马闻屿  吴涛 《兰台世界》2016,(2):129-130
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一直是救济社会困难群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不是近代才有,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有很多举措和政策值得研读和探讨,本文对社会救济、慈善事业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分阶段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政策措施,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缺乏问责意识,缺失问责机构,问责主体单一,问责立法滞后。欲完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行政问责,应该着力提高问责意识,建立健全问责法律制度,强化异体问责,确立多元化问责机制,完善问责绩效评估制度、问责救济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