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倩 《新闻爱好者》2021,(3):I0015-I0016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与音乐的创新融合,让很多大胆的、创新的作曲内容、形式和技术得以应用到音乐创作当中,拓宽了现代音乐作曲的专业视野。蒋长清编著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2015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以数字化技术为研究视野,探讨当下创新性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该书对当下新技术下的音乐创作方式、过程、弊端等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电脑作曲技术人性化的问题,以期数字时代的电脑作曲技术能够获得高水准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创作音乐是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画面,作曲家进行作曲制作音乐(如制作MIDI、乐队演奏),创作音乐与选择音乐相比具有广泛的自由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一首成功的片头音乐是充满生命力的。对于一首充满生命力的新闻片头音乐创作而言,除了过硬的作曲技巧以外,作曲创作者更需要具备很强的新闻意识和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4.
阿达利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对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属性做了较为深刻的说明。它采用历史性与建构性相结合的模式,将音乐的发展概括为牺牲、再现和重复三个阶段。其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重复阶段音乐的一致性这一根本属性,并提出了重复社会理论。重复社会除表现为集体的无差异性,还借由众声喧哗达到沉寂状态。最后,阿达利提出了作为破局之道的“作曲”。然而,《噪音》在研究范式方面有其局限,它没有实现音乐的形式—本体分析与社会—历史分析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谭小麟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引领者,是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促进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也是将现代作曲的观念和技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对我国现代音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台湾歌手周杰伦和音乐作曲人方文山共同创作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是一种极具中西文化融通意味的音乐形态。它基于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创意解读,并通过西方现代Hip—hop音乐、R&B曲风的动感演绎而呈现,随后又凭借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多方介入而传播,最终借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力达到流行乐风潮的顶峰。其中,创作者敢于突破传统吸纳中西方文化元素作创造性诠释,传播者善于运用现代传播策略作整合传播,以及官方对于新生事物的认可和支持等,都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艺 《兰台世界》2012,(27):44-45
李龟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宫廷乐人,擅长作曲、各种乐器以及歌唱表演,一生创作和演奏了大量音乐作品,为盛唐时代的音乐大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嵊州吹打"是浙江嵊州地区传承的一种优秀的民间吹打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已处于濒临消亡与蜕变的尴尬局面。笔者以为要更全面、更完善地保护与传承"嵊州吹打",必须从研究其音乐本体入手,以便保护者更了解、认识以及研究其全貌。文章旨在通过对"嵊州吹打"的旋律发展手法及其特点进行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总结与研究,以期对我国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承有所帮助,对专业音乐的创作有所促进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所有的君王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其中少有的音乐天才.李隆基拥有多种音乐技能,对作曲、指挥和演奏等均十分精通,史书对他的记载是"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就是说他是一位英武多才,以音乐和书法最为擅长的全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国广告,对创意的追求已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对制作的某些方面的追求(注意是某些方面)也逐步走向大气和完美,但对广告音乐的创作和应用明显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广告人和广告主可以拿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请某一明星作为产品的代言人,但对广告音乐的创作和应用却存在着重大的缺失,要么是对广告音乐的认识和投入不足,要么是从资料堆里扒一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的音乐聊作点缀和铺垫,真正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1年谭盾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之后,他才被音乐圈之外的中国大众熟知。虽然这之前,谭盾获得过比奥斯卡更荣耀的来自音乐专业领域、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那是在1999年;1997年他还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其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奥斯卡获奖之后,2002年他第二次获得格莱美奖,被美国音乐协会权威杂志《美国音乐》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从整体看,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史介于音乐史和教育史之间的一门边线性历史学科。它既从属于音乐史,又可视为教育史中的分科史。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史中某些共有历史事件时,不难发现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史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9,(13):81-81
作于1955~1957年的《群》可谓施托克豪森跨时代的作品,用匈牙利作曲大师库塔的话来说“如果说俄罗斯现代文学来自果戈里的小说《外套》,  相似文献   

14.
卢新星 《新闻世界》2010,(10):155-156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但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宠儿却在生前负面新闻不断,甚至导致他演艺生涯一度停滞,但是我国民众对其甚是宽容。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阐释了迈克尔·杰克逊在国内受到宽容对待的原因,解释了迈克尔和中国媒体的缘分。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音乐 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幼喜爱音乐,尤其是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他好学不倦,不耻下问,因此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他会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叔,学琴于师襄等人。他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很认真、刻苦。他跟乐师师襄学弹琴曲《文王操》时,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表现力。师襄一再说:“可以益矣。”然则孔子却一再用“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的谦虚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孔子以“精辟微妙之义人神化”的娴熟技巧向老师汇报演奏了这首曲子,使得师襄佩服得“避席而拜”。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音乐由于参与了电视剧叙事,它与一般音乐在创作对象、创作上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文章主要对电视剧音乐与一般音乐在创作目的、创作时间、创作环节、创作思维、创作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音乐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汇集了中国传统“诗乐文化”精髓和独有的音乐理论、作曲手法、表演技巧,形成了具有东方美学精神的艺术体例。在新时代应借鉴国外音乐网络化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美感和人类精神共识的优秀作品,以适应国际主流网络环境及传播模式,使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8.
当年在创作《梁祝》的时候,我和陈钢先生(那时候是陈钢同学)两个都是年轻人。我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我不是学作曲的,当时,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吕其岑(香港的指挥家)与我都是同班同学,现在都成为教授了。我是从浙江越剧团来进修的,他们是从附属中学上来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因为拉小提琴,学习的是西洋音乐,用的教材更多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我们也学得很起劲。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在农村,有快乐的童年也有很多梦想,但从来没想到会成为一名记者.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人生轨迹似乎也和新闻不着边. 到现在一直被追问一个问题,作曲系毕业生怎么成了一名记者?其实,作曲需要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我长于理性而音乐的感性却一般,说得直白点就是我缺少作曲天分.  相似文献   

20.
音乐传播的独特性使搭建互联网音乐的作曲平台殊非易事。首先,音乐传播表现为空间上的“易失”。正如郭庆光教授所言:“声音语言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可想而知,在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播情况下,一旦音乐人离开了现场,相关音乐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音乐传播又表现为时间上的“易逝”。正如恩格斯所言:“音乐是唯一使享受和生动的演奏一致起来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