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昌兴 《大观周刊》2013,(4):166-166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能否成为有效教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相似文献   

2.
朱雅娟 《大观周刊》2012,(44):228-228
我们所有的人收教育的主要地方就是教室,而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师和全班学生互动讨论,也是一种师生交流合作地学习.但数学是个人思考的学科,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独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的互动.那么教师怎样提问呢?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题,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提问.好的提问就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另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表面热闹的合作学习是形式上合作,是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柯春梅 《大观周刊》2012,(10):131-131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课堂的环境是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巧利 《大观周刊》2012,(47):302-302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并提问.学生则用现成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在教师的“权威裁决”中掌握现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首先.  相似文献   

5.
程伟 《大观周刊》2013,(3):222-223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巧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6.
秦俊杰 《大观周刊》2011,(41):128-128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7.
高健 《大观周刊》2012,(52):191-192
伟大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提出问题,对于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学生不能设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从哪方面去设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化学组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践,分析提炼出指导学生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指导学生质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郭萍 《大观周刊》2012,(23):258-259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实现课堂教师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适应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化学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师生课堂交流,成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朱灿田 《大观周刊》2012,(48):394-394
人的素质高低在于思考和分析能力.我们又只能在数学教学去努力培养。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提问在教学中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所谓“提问”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围绕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新闻学概论网络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与教师点名回答相结合,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它强调老师、学生、问题之间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使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期和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春刚 《大观周刊》2013,(8):187-187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3.
张有冲 《大观周刊》2012,(5):164-164
我们有许多教师时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也最危险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长期以来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去重视、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玲 《大观周刊》2013,(3):171-171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语言学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英语课中,我们不缺问题,有时是问题太多却没有好问题。课堂中一个个问题的精心设计及有效提出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英语课堂问题的设计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回答。我们老师必须具备优化问题的意识,从一堂课的根部抓起,这对提高一堂课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 但是好的问题的设计只是成功的开始.如何发挥出好问题的最大的价值这是一门永元止境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颜琨 《大观周刊》2012,(12):314-314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的课堂教学变以前的满堂问,整堂课上一问一答,教师问得碎,带得紧,关键时刻放不开,习惯牵着学生走;为提问提而提问,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流于形式;总是缺乏思维价值,提问回答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无效果……最大问题还是提问好象永远是教师的专利。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我们教师优化课堂提问,让孩子拥有提问的权力,也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谭毅  刘倩 《大观周刊》2011,(43):77-77
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如地驾驭45分钟。  相似文献   

17.
马立言 《大观周刊》2011,(37):220-220
在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提问”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环节,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丽君 《大观周刊》2011,(45):95-95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如固定不变的座次,整齐划一的坐姿,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的学习方式等。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特别注意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大观周刊》2013,(11):328-329
问题一:评价语言单调 表现(一):重复学生回答 众所周知,品德教师大多是南语文老师担任.而语文老师上课容易“话多”,所以就导致了品德课教师语言罗嗦.轻率重复学生或自己的话。当然,有的时候重复是必要的.比如要突出某个重点内容或独特的见解.学生的发言声音较轻导致大家没听清楚等。但是,更多时候,教师的口头重复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如对学生一般性回答和评价的重复等。这样的口头评价挤占了许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导致课堂节奏迟缓.枯燥乏味.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20.
李志民 《大观周刊》2011,(52):106-106
在政治教学中.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