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常”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演示实验教学之前,虽经反复演示,力求一次成功,可是,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坛宿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反常”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时,无论课前怎样充分预习,也无论重点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有多好,也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反常”实验现象发生,使实验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对待这些“反常”现象呢?我们认为:“反常”现象的出现制造了认知冲突和失衡,为师生提供了挑战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重新创造条件,认识未知,合理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使“反常”转变为正常,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未知进而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由于不熟练,往往导致实验失败,教师首先要安慰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失败的实验成为教学资源,在这些资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1巧妙转换出新意在做《酸碱中和》实验时,有的学生动手快,将盐酸直接滴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忘记在碱溶液中先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导致无法确认酸碱何时恰好完全中和。这个实验失败了,但它将问题转化为如何验证酸是否过量,也就是验证酸的性质,同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铝的沉淀形态叙述为白色絮状,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实验,结果得到了两种形态的氢氧化铝沉淀.一.实验现象1.按照中学化学教材中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向铝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加入氨水,得到白色絮状沉淀.2.向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制得铝酸盐溶液,然后向铝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细粉状沉淀.二、结果讨论上述实验表明,不同的实验方法能够得到不同形态的氢氧化铝沉淀.向铝盐溶液中加碱直接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是絮状的,而向铝酸盐溶液中加酸所得到的氢氧化铝沉…  相似文献   

4.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创造 ,贵在置疑 ,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创新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 ,创设积极思维问题的情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中 ,努力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 ,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1 巧妙置疑 ,以疑导思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 ,我增设这样一个实验 ,让学生自己完成。取一塑料软瓶(如大可乐瓶 ,矿泉水瓶等 )使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瓶中 ,迅速拧紧瓶盖 ,振荡可观察到塑料瓶奇迹般地瘪下去 ,学生可亲自从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酶的催化作用实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酶的知识、酶作用的条件、酶的特性的理解 ,同时对学生设计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对照实验 ,尤其是运用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异常”现象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之前的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各版本 ,在“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第六部分第一章第二节 )的教材内容中 ,设计了“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 ,每次进行实验时 ,检验在碱性条件下 ,(教材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使酶失去活…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物质,它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碱.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常在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201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8页《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课后习题中有一条这样的题目: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一条习题.  相似文献   

7.
实验对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获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基础。以对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的分析为载体,通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笔者选取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试题中的几道题,指出其中的科学性问题,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在命题时注意。例1(1999年化学测试题)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高一新教材“学生实验一”中,安排了由硫酸铜晶体制取氧化铜,然后用氧化铜代替二氧化猛作催化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以期达到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a.滴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其用量把握不准。一则氢氧化钠用量不足,硫酸铜未完全沉淀,有剩余;二则氢氧化钠过量,使生成的氢氧化铜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四羟基铜酸钠Cu(OH)2+2NaOH=Na2[Cu(OH)4]以至过滤后滤液呈现蓝色。b.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  相似文献   

10.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铝置换铜离子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学生实验。在实验中,往往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以加快置换反应的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在一次实验中我们将未经清洗的刚用盐酸溶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直接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惊喜地发现反应十分剧烈:铝片表面在不断产生气泡的同时红色的铜出现了,产生的气体速度和量大到能使铝片悬于溶液中,置换出来红色的铜呈絮状沉淀样附在铝片周围,随着反应的进行有的脱离铝片表面而沉于试管底部。是什么原因使反应如此剧烈?生成的气体又是什…  相似文献   

12.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13.
朱国明 《化学教学》2000,(7):42-42,15
有机化学的教学中 ,有些问题学生易出错误 ,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商讨。1 氯苯与氢氧化钠教材中氯苯制苯酚的简单介绍 ,是这样说的 :铜作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氯苯在碱性溶液中可水解制得苯酚 ,但此段文字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受到氯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加热反应生成乙醇和氯化钠的影响 ,有很多学生简单理解氯苯在常温下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苯酚。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证实 ,常温下氯苯极难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事实上氯苯与氯乙烷有很大的不同 ,氯苯上的氯原子很难被取代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氯原子与苯环之间发生了p -…  相似文献   

14.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产生的压强差,将液体快速压进容器中。许多师生认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从烧杯压入烧瓶,但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很难形成喷泉,即使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很难产生成喷泉,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正>猜想与假设是指对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出现的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性的现象作出假定性预判。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手段,是探究者根据已知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想性预见。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实验的实施。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铝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效果,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汞溶液、煤油等试剂,将筒式分液漏斗等一些常见仪器进行组装,设计了铝与水在中性条件下反应的演示实验装置,可明显地观察到有氢气和氢氧化铝生成。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化学教材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的不足,介绍了对该实验改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检验钠与水反应后,水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是往溶液中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到底何时加入酚酞好,加入酚酞后溶液是否一定会变红?按照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94页对实验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而清楚地了解酚酞溶液不能使水变颜色,当“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与水起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立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96页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安排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学生实验,用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验”,辞海的解释是检验某种科学结论或假设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简言之实验是一种检验活动,一种验证行为。在学校中实验活动也是基本是上述解释的延续.但对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检验是必要的,创新更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