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刘兰明 《青年记者》2016,(13):90-91
今年是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匡亚明(1906年3月17日~1996年12月16日)诞生110周年和逝世20周年.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匡亚明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文通过回顾匡亚明的新闻从业经历,对其新闻思想作一概述,并以此文纪念这位功高德劭的新闻界老前辈.  相似文献   

2.
一如既往,当代中国史学界政治史、社会史热门,思想史偏冷.思想界亦然,普遍存在着谈思想者多,深入研究思想史者少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史没有意义.正如萧功秦所言,研究对一个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可以认识这一民族的特性.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才能理解这个时代中人遭遇的困境和矛盾.尤其是在需要更多的学理和智慧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的今天,更需要前代思想家为我们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辞典》外观十分考究,但买来翻阅之后,却令人十分失望。仅从中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方面来看,有以下缺陷: (一)词条设置,取舍失当,重大遗漏多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许多重要人物,都被编者所遗忘。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家、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管仲,西汉时期大思想家、理财家、改革家桑弘羊,汉朝重农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贾谊,唐代大理财家刘晏,都不在  相似文献   

4.
宋莹珽 《大观周刊》2011,(18):31-31
王秉钦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梳理出一条清晰明了的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全面概括二十世纪中国主要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沟通昔今,为系统研究中国翻译史铺下了一块引路转。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并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做出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必要性、图书文献出版与编辑思想、作者作品与编辑、刻工与编辑等四个与编辑思想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各时期图书文献是编辑思想的载体和编辑思想研究的依据;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编辑而不是作者、作品;过去书籍的刻工所从事的刻印布局谋篇、选材、选墨、选纸张等劳动也是在贯彻某种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中,郑观应被作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郑观应名副其实地是一个从事近代实业开拓、经营、管理的实业界先驱;在中国启蒙运动发展中,郑观应又名副其实地是一位最先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在新闻思想方面,郑观应的先驱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日报功能、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思想史中都有一定的启蒙意义。本文就其新闻思想的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浅议,论证郑观应新闻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和明显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经典文献是史学尤其是思想史研究的主流资源。档案文献对弥补思想史研究资料之不足具有独特作用,体现在,一是可以弥补思想史链条演变的缺环,二是对于再现已经逝去的思想世界有特殊的价值,三是可以利用档案文献来考察思想与社会的互动。在对思想的文本历程、观念历程和社会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档案文献的独到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思想史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8.
郑大华教授的新著《晚清思想史》,近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六章,共五十二万多字。作为一部以晚清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该书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起始、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科界定、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  相似文献   

9.
虽然都冠之以现代,但是相比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如西方美学研究那么热闹。总的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学术日显繁荣的今天,就显得有些冷寂。事实上,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冷寂和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在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中的影响与地位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0.
好书坊     
《20世纪思想史》([英]彼得·沃森著,朱进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20世纪思想通史。哈佛大儒丹尼尔·贝尔教授评价这部巨著是20世纪思想与人物的百科全书,这样的鸿篇巨制竟然是一人所为。这个人正是皮特·沃森。算上前不久在英国面世的《思想与发明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之前》,他已经出版了14本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方光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尽管此前国内没有一本系统的中国本体思想史著作,但本体论研究始终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关注的焦点。老一辈学者熊十力、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贺麟、冯契、张岱年、任继愈等先生已经指出中国本体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及如何研究中国本体思想的原则与方法。近年来学者们关于中国本体思想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其中王晓毅对玄学本体论的研究,赖永海对中国佛性论的研究,陈来对朱子哲学的研究,杨国荣对阳明心学的研究,郭齐勇、郑家  相似文献   

12.
提起欧洲思想史,人们会想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伏尔泰、洛克、黑格尔、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这是几乎所有“思想史”著作的主流,当然也是奥地利历史学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的本质是一门以经验为依据的科学。经济思想史从来就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关系上,对经济思想历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学科,经济思想史,即以经济思想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经济观点,研究它们的产生、发展及其  相似文献   

14.
蒋复璁是20世纪早期著名的图书馆专家,为图书馆事业奉献60余年,留下了诸多彪炳史册之功绩,且著述颇丰.其图书馆学术思想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思想、图书馆发展思想、图书馆教育思想、公共图书馆服务思想、图书馆员教育思想等.其思想对于中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弘扬“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及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口思想史,就是研究有关人口现象的观点、理论、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空白。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口思想史稿》(作者吴申元以下简称《史稿》)一书,添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不仅对我国的人口理论研究有重大价值,并且对世界的人口思想史研究也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的人口思想史料零星分散,杂处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之中.要将它们全面、完整地搜集起来,殊非易事。也许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思想史料迟迟得不  相似文献   

16.
西方思想史 章士嵘著,2002年10月版 本书作者在长期研究西方哲学史、思想史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对西方思想发展的历史作比较全面的勾勒。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后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乃至前景的思想理论内涵和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的认识,大多都是从政治史出发,或者是从思想史出发的,很少从社会层面去认识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不同人群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追求,从而展开一幅幅更逼近历史原貌的画面。一个时代的幽暗和光亮,只有进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楚。政治史总是一种宏大的叙事,思想史重视的是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它们都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如同一个筛子,常常把许多活的细节过滤了,变成一些已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知识。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常常是参差不齐的,如同一棵没有被修剪过的树,  相似文献   

18.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出版,多少改变了这种状况.全书共10卷,即<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前卷>、<近代后卷>.  相似文献   

19.
新书·资讯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9册),张岂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中国思想学说史》是思想史专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著的6卷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大型思想史丛书。它全面总结了继侯外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20.
主题书评     
似乎这已成为一个思想钟摆:每当思想的探险进入一种眩晕的失重的状态,就必定会产生一种对当初的出发点的回归,以便弄清这一路是如何走来以及在何处误入歧途。那个出发点通常被称作“经典”。不过,这种空间隐喻会带来一种空间联想,即“经典”是处在历史之外、处在“我”之外、自身具有稳定意义的一些文本。思想史的写作通常假定思想是按时序展开的,因此一部思想史意味着从古到今的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