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中4800名18-65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观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居民对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方式、体育消费过程和体育消费趋势4方面的认知评价与价值追求。运用心理学、社会学、预测学和人口学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致力于揭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观念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时江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消费观念、经济条件、闲暇时间等是影响江西省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就广东潮汕三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消费已成潮汕三市大多数居民家庭和个人生活消费中的一部分,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无时间消费、本人经济问题、消费品缺乏选择以及体育消费观念问题是影响潮汕三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为提高体育消费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分析法,探讨世纪接轨之际,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中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价值导向、行为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发展体育产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略目标及对策。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但增长潜力巨大,家庭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62%的核心家庭一年将会带来40亿元的体育健身产业产值和1200亿元的相关产业产的增长;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制约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多间端等距指标入户抽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十一个地市的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陕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的提高;不发达的经济条件制约陕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中医疗及储蓄制约陕西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支出;消费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体育消费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体育消费概念界定及分类、相关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体育价值观念与体育消费观念的研究、休闲体育消费以及体育消费实证研究等内容,并对上述研究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消费的本质定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研究、体育消费市场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村体育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农村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和农村体育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对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促销对策。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家庭体育旅游消费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献咨询、专家咨询及逻辑分析方法,对佛山市体育旅游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佛山市家庭体育旅游消费呈日益旺盛的趋势,体育旅游消费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期间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及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影响佛山市家庭居民未能参加体育旅游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观念问题和缺乏余暇时间。据此提出有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及消费现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动机明确,健身意识较强,休闲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但整体消费观念有待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呈现明显差异性,阶层分化明显;闲暇时间不足、体育场地缺乏以及休闲消费理念宣传不到位等是影响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南富裕乡镇居民体育消费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江苏南部富裕乡镇各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总体调查,研究发现富裕乡镇居民人均月体育消费水平低于10元,中青年人为当地体育消费主流人群,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极低;在体育消费内容上,居民直接性和观掌性体育消费比例偏小,体育服装消费占很大比重,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体育消费目的上,健身是绝大多数乡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目的,年轻人群注重消费的娱乐健身目的,中青年人群的体育消费目的较为均衡。对此提出了引导富裕乡镇居民正确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经济条件,消费观念时间和体育设施等是影响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作为体育消费的潜力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规模将对未来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基于2017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层次、结构、项目、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人均体育消费为3 483元,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同时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业态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青少年体育参与、运动技能培养、代际文化传递均对体育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服务型消费对于体育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3)人口结构变量中,性别、所处教育阶段、家庭收入水平等对青少年参与服务型消费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在加强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重视体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各类体育消费都呈现上升趋势,实物型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变慢,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健身型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变快,当居民年收入在10万以上时,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健身型体育消费开始急剧增加。制约体育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体育消费的价格、体育消费结构和居民的可支配时间。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社会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显示:南京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它消费动机大致相同。其体育消费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初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提出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主要体育消费项目、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实物性体育消费占主导地位,非实物性的"健身活动"等消费比较低。居民因经济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消费环境和没有闲暇时间而导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呼和浩特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认为影响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扩大的相关因素为:经济条件的差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观念、闲暇时间、场地、器材的差异及政府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职与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了解中职与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和动机,找出中职与高职学生之间体育消费的差距及其形成内因,从而帮助中职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湖南省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成为湖南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偏低,主要是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大学生的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城镇居民体育服饰产品的消费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服饰产品消费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朝着“生活品质”型发展,消费场所以品牌专卖店为主流,消费评价的不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广东省小康居民的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居民实际体育消费在悄然增长,且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群体已初见层次化格局的特点;实物性体育消费仍占主导地位,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呈上升趋势.只有针对其体育消费的特点,因势利导,才能推动其体育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