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为心学——论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对书法创作有重要影响。根据对书法创作活动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我们可以将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归结为五大方面:动机关乎书法创作的乖合,情绪酿就书法创作的气韵,思维提升书法创作的效能,气质影响书法创作的风格,价值观奠基书法创作的品质。关注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有利于我们创造出更符合科学规律和历史检验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宋伟 《红领巾》2004,(5):96-97
典型化--高度地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这一界定,已约定俗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深究起来,却令人难以信服.这种忽视主体的界定,丝毫没有触及艺术典型化的特殊性.从创作主体的心理现象着手,探寻典型化过程主体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典型化过程是一种“心理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创作是主体与客体,作家与社会生活交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活动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并不忽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自身的能动作用。实际上,在具体的创作活动中,我们也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本文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侧重从文艺心理学角度,重点剖析一下创作主体的需求意识。需求意识在心理学上称为需要。它是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的状态在心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教材导演的认知活动那良玉,郝凯亭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创作主体的认知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创作行为的性质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就必须从主体的认知活动开始。电视教材导演是电视教材的主要创造者,因此电视教材导演认知能力的优劣、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我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赵树理的研究较普遍注重了赵树理现象的文学史宏阔性意义的考察,而对赵树理创作自身的文本意义却相对忽略了,对创作主体的认识也存在着简单化倾向,不少有影响的论著也依然不能说准确把握了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机制。比如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论,就依然是从一般社会学环境决定论出发,忽视了创作主体自觉意识的追求,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自觉认同的心理机制导向作用。再比如有人认为赵树理小说叙述方式的大众化选择的原因就是为了“政治上起作用,老百姓喜欢看”,却没能深入追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性时,阅读理解的效果就好。因此,我们必须使阅读情境和阅读者心理保持和谐与协调。相反,阅读教学如果忽视情感搞"无情训练",就会使阅读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  相似文献   

8.
心理—道德教育立足于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及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心理—道德教育意蕴。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视为开展心理—道德教育的有力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掘有益的心理—道德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主体素质的整体性与现代性发展,从课程视野出发可称之为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对心理—道德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探寻心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智慧,要求我们厘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积极探索有效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应当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活动化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该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活动呢?一、活动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是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在以往的思品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和儿童生活脱离,以教材知识为内容凭空说教,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心理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我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学生认汉活动的发展规律和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物理教学具有心理学的科学依据,才能有效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相当多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浓变淡,有的甚至视物理为最难学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改很少有革命性的突破,不能说与我们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关系。掌握学生心理规律,是我们改革物理教学的基  相似文献   

13.
何工茜 《湖南教育》2003,(18):38-38
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学习者是英语教学中的内因和主体,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去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优化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规律化、科学化,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心理是语文学习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心理的一个分支 ,对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与把握 ,对于教育主体正确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学习心理以及语文学习心理人们总是在从事两类活动 :一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二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前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工作 ,后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学习。长期以来 ,学习心理的研究与行为主义密切相关 ,认为学习是“刺激S—反应R”之间的联结形式 ,这种理论在本世纪上半叶一直占主导地位。但这种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有许多学校的确存在着重视消极的心理教育而忽视积极心理教育的倾向。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一、积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交互式过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认知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流程,忽视学生的学科心理认知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个性,是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实现素质能力提升的。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固然与其专业知识是否深厚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能力等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分析探究和定位实践,是实现学科素质能力教育和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去反映。从认识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更是一种不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不到这个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只看到作文的所谓“八大块”知识体系和文体技能训练,只看重教师口若悬河的知识传授和静态文章的阐幽发微,那么就会犯违背认识规律的错误,重视了“文”而忽视了“人”,本末倒置;如果看不到作文训练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密围绕这个主体进行”的观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同。那么,怎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贯彻这一思想,更大限度地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呢?笔者认为,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特别是认知规律,创造出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是每个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感知规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心理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柳宗元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寻主体突破主体创作活动中的天定论、圣人决定论、语言的意识形态神话并显露主体内在灵质的历时性轨迹,推导出中唐士人面对社会变动不羁的现实状况,张扬出创作主体昂扬的社会担当意识与生存睿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文学创作道路,为后代士人审视主体生存状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特定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20.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