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军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4):1-4,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是现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目前感染率高、慢性化率高、隐匿性好、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费用高,迫切的需要一种有效的HCV疫苗进行防治。本文介绍了HCV疫苗研发的需求、难点和当前最新的HCV疫苗研究策略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长期肝细胞坏死、继发广泛性纤维化伴结节形成的结果。在我国,肝硬化属于常见病,主要是乙、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炎症的结果,亦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或代谢障碍造成的病例。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终生无特殊表现,重者表现为进行性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从而引起脾肿大,腹水,静脉曲张,食道和胃出血,甚至肝性昏迷等。在临床工作中,常见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二十多年来,我在临床工作中,曾治疗过十几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其中有5例是近3年来采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丙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应用ELISA法.[结果]30例患者均抗HCV阳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23例(76.7%),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11例(36.7%).[结论]观察表明,潜伏期的长短与病人病情的轻重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基本相似,但相对病情较轻,起病相对隐匿.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长期肝细胞坏死、继发广泛性纤维化伴结节形成的结果。在我国,肝硬化属于常见病,主要是乙、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炎症的结果,亦有酒精中毒、血吸虫病或代谢障碍造成的病例。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终生无特殊表现,重者表现为进行性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从而引起脾肿大,腹水,静脉曲张,食道和胃出血,甚至肝性昏迷等。  相似文献   

6.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其所具有较高的慢性化程度使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讨论HCV包膜蛋白的结构、免疫状况及疫苗研究实验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发生慢性炎症,甚至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病原体的发现对疾病的诊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诺奖得主的工作,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RNA序列同源的人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序列.创新点:首次从HCV阴性者eccDNA中检测到HCV 5’-非编码区(5’-NCR)基因组RNA序列,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HCV同源DNA序列存在于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eccDNA组分中.方法:用分离的eccDNA进行HCV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搜索分析软件(BLASTn)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检测其甲基化模式.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部分HCV 5’-NCR基因组RNA序列存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eccDNA组分.同时,甲基化分析结果显示了个体间的甲基化模式所代表的受遗传调控的表观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流感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由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自1981首次发现至今 ,共计造成1000余万人死亡 ,被医学界称为20世纪的瘟疫。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慢性感染者达1.7亿 ,其中的20%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流感在20世纪已出现过几次全球性大流行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目前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疫苗免疫接种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程发展到今天 ,对于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攻击肝脏,可以引起急性、慢性肝病,并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然乙肝疫苗已广泛使用,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HBV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最近研究表明,微小RNA (miRNA)已经成为基因功能的重要调节剂。关于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方面的调控作用是现代抗病毒研究的重点。miRNA可以调控病毒复制和发病机制,包括直接或间接抑制,激活免疫反应,表观遗传调节等等,这些机制可以适当地与诊断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文章主要总结了miRNA在乙肝生物学方面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增殖核蛋白的单克隆抗体(Ki-67)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HCC病人术后存档的石蜡标本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CC中Ki-67阳性表达率58.8%.Ki-67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和肿瘤分级相关,与肝硬化、病灶数目、包膜、AFP及HBsAg不相关,Ki-67阳性表达组HCC病人术后无瘤生存期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结论]Ki-67对HCC的浸润转移均起促进作用,是HCC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陈瑞 《教师博览》2007,(2):31-3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据统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感染者大部分能清除病毒,约有5-10%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常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宿主的免疫反应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人类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HC)发病与血源、体液的传播有关.HC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淋巴滤泡形成,小胆管损伤,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等.目前国内外以干扰素、核酸及核酶治疗为主.干扰素通过抑制HCV复制改善症状,减少肝细胞损害,减轻肝细胞炎症,降低ALT及TB,减慢向肝硬化、肝癌的演变而发挥重要作用.核酸治疗通过合适的载体将核酶导入细胞内,再在细胞内转录产生核酶从而发挥更稳定的抗病毒作用,其疗效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现收集"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生物试题,并作简要分析,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及预防、治愈措施.一、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了102例石蜡包埋的乳癌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并探讨了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Fraction,SPF)与临床预后因素及病人术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16例为DNA二倍体,8例近二倍体,78例(77%)非整倍体。非整倍体癌较二倍体/近二倍体癌的SPF高。DI值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病人诊断时的年龄无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较阴性组、晚期肿瘤(Ⅲ、Ⅳ期)比早期肿瘤(Ⅰ、Ⅱ期)的DI值高(P<0.05),而非整倍体率仅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DI值作为一个预后参数比倍性分析统计效率高。SPF与病人的各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无明显关系。二倍体/近二倍体癌病人较非整倍体癌病人的生存率高、无瘤生存时间长,说明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测定确实可为乳癌病人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3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urvivin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前3项(HBsAg、HCV、HIV)传染性指标筛查的感控意义。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4356例患者消化内镜术前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3.72%,抗-HCV阳性率0.76%,抗-HIV阳性率0.09%。结论:消化内镜术前行3项传染性指标筛查,对保证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患争议,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控制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均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15s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5s和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和44.2%。CD15s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 E-cadherin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15s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D15s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由于 HCV 试剂盒生产,HCV 检查已广泛应用临床。本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706例进行 HBsAg;HAV—Ab 及 ALT 检查,从中筛选出146例 ALT 大于40单位HBsAg(一)和 HAV—Ab(—)的患者血清,检测 HCV—Ab,ALT 和黄疸指数,并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