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简要介绍信息交流行为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对用户信息交流行为的影响,并利用问卷调查探讨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提出和构建了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模式,包括信息交流的主体和动机、信息交流的内容、信息交流的类型和工具三方面,最后在Web2.0环境下对本科生的信息交流行为提出引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向创新活动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信息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及创新过程中信息交流的特点.指出在创新活动中存在以非正式交流和信息共享与知识转移为主的内部信息交流模式;在信息生态环境下,以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为主的外部信息交流模式,并介绍了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研究了传统和现代的信息交流模式,然后依据Web3.0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技术构建了新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给出了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基本流程,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基于Web3.0 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三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模式包括信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信息交流渠道的多元化、信息交流内容的多元化、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这些构成了我们必须顺应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模式改革的必要因素.而传统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与网络环境下现有的信息交流模式之间的可融合性、用户需求的新特征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出版是科技信息交流的一个基本环节。本文从科技信息交流过程、机构与信息工作及信息交流效果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网络出版对科技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正式交流模式和非正式交流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相比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信息交流障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信息交流自身过程和信息交流环境两大方面,研究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的信息交流障碍,对针对性地疏通信息交流障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人文文献观研究文献信息交流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文献信息交流的研究,历来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本文用人文科学的观点,阐述了人文文献观与传统文献观的区别,并从人文文献观的角度探讨了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中交流主体的研究内容,指出确立读者的交流主体意识,激发交流主体主动参与文献信息的社会化大交流,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相似文献   

9.
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信息交流的定义、方式、特点的论述,揭示了信息交流对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应该重视信息交流,并对信息交流在知识创新中的阻碍作用进行了冲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信息交流的模型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当代信息交流体系的特点,构建当代信息交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当代信息交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河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46-49,82
介绍Web2.0的定义以及相关技术,指出Web2.0在信息交流方面有三大革新:将六度空间理论和长尾理论应用于信息交流,以微内容为信息交流的基础。通过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交流体系,交流效果,交流控制影响的分析,展现Web2.0带来的极大变革。认为Web2.0时代网络信息交流有三个发展方向:交流方法一体化,网络服务更加细化和大量微中心变为中心。提出基于Web2.0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术信息交流的变化——网络信息交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学术信息交流过程和交流模式的变化,认为学术信息交流正处于以印刷本交流方式为主向网络信息交流方式为主转变的过渡期,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各自的交流特点,以及科学协会的不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方式将不同程度地被各学科交流所利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信息交流的几种发展模式,并就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研究信息交流的复杂过程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在分析信息交流本质的基础上,选取最能反映信息交流本质的特征进行可视化,给出一个信息交流可视化的ICV模型,设计原型系统说明其可行性,在企业决策、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实用性;最后指出下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交流形式与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每一次社会变革,在每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下都会出现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形式。农业社会中信息交流主要为“一对一”的形式,工业社会中则兴起了“一对多”的信息交流形式,而信息社会中,则又有了“多对多”的信息交流形式。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就是这样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进步的。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信息交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11;1n(n>1);1→nn(n>1)。它是一种全方位、高效率的交流方式,其互动性、个性化特点极为突出,并且出现了基于“虚假身份”的信息交流。数字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对传统社会信息交流秩序造成了冲击;使社会信息公平受到挑战;给信息保存、积累带来困难。推进数字信息交流健康发展,首先要从弘扬先进文化、发展信息技术和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做起。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微博客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特点研究,阐述了微博客这种交流形式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优势,提出应用微博客的信息交流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设想,以期能将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应用到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原理及其障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祥 《图书馆》2008,(2):37-39
本文主要论述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基本原理和模式,并探讨了图书馆信息交流的障碍与疏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交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新变化,然后引出新的信息交流环境带来的信息安全有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概念、类别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信息交流虽由来已久,但仅当网络时代到来后才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交流的兴起,给出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定义.提出以有无专职信息人员的参与作为网络环境下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分界,同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交流的类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