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要面对四十多名学生,怎样才能把握每个人每天的心灵脉搏?跟每个人都当面谈心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选择了“联系本”。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联系本,这个本子是老师、学生、家长进行平等交流的平台。每天早晨,学生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把想对家长、学生说的话写在本子上;下午放学之前老师把本子发给学生,学生再把一天要做的事、作业记在这个本子上,晚上请家长签字;家长想对老师、孩子说的话也写在本子上。因此,这个本子既是联系本,又是三方交流心曲的平台。在这个小小的联系本上,有我对学生的爱、怨、关心、期待,有学生的困惑,有家长…  相似文献   

2.
曾思宇 《家教世界》2013,(8):117-118
本文通过我的叙述,展示了五个高中生经常表现出来的困惑以及心理问题,五个问题分别为"早恋""、不自信""、迷信思想"、"学习失利"以及"没病倒有疾"。并对这五个问题进行分析,表述了一些我的观点,以及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学生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等等,最后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全文五个问题,也从五个方面揭示了高中生面临的一些压力,困惑。并给出了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必须用合理的方法交流才能达到使学生积极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常常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读书囫囵吞枣,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想让他再仔细看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作为教师,我很难用一两句话和家长说清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伴读者,只能每天找点"空闲"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从而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上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我发现,“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导读课一般只关注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或者读完整本书后的交流,很少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全部过程。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全程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扎实有效呢?编制一定量的导读推进题辅助阅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图书章节或每天的阅读进度,从文本的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入手,列出一些推进学生阅读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总有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高中老师不常与他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深入了解后,我方知问从何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微信群"已被普遍应用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过"家长群"发布事务通知、作业要求、近期活动与学生情况,家长通过"家长群"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虽说也有家长会抱怨群里的是是非非,但大家总觉得有这样的沟通方式利大于弊,以致听不到了来自微信的叮咚声,这些家长反而不习惯了。  相似文献   

6.
李峰 《中国教师》2006,(6):39-40
教师主持家长会,其指导艺术在于入情、合理、得法。所谓入情:教师和家长是孩子共同的教育者,言谈之间宜彼此平等、互相体谅、友好交流;所谓合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一些理性的指导、少一些感性的归咎;所谓得法: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完全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未必能够充分理解,作为教师应尽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家长以独具特色的科学的指导,提供的指导方法应尽量具体、便于操作。家长会上应说些什么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作为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遇到的一些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从开始接手这个班,总有几个家长时不时向我反映: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差,放学回家后总是吃吃玩玩,家庭作业一拖再拖,每天都要到很晚才能休息。当求助的家长越来越多时,我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请家长记录孩子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同时在家长反馈的基础上,我还与各科任教师交流,对全班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每天入园离园时刻,是教师随机进行家园交流做好家长工作的大好机会,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开展家园间的交流活动,则会大大促进家园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那么,在与家长进行随机交流时应注意什么、应谈些什么才会产生良好的交流效果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得到家长的信任呢?我认为:一、交流的话题宜“小”“教育无小事”。同样,对家长来说,虽然值得家长了解、思考、学习的教育问题很多,但其实每天家长最想得知的是孩子在幼儿园一天中的细节小事,如:今天吃饭如何,午睡怎样,玩得高兴吗,等等。因此,作为教师要找准家长…  相似文献   

9.
我发现,"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导读课一般只关注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或者读完整本书后的交流,很少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全部过程.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全程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扎实有效呢?编制一定量的导读推进题辅助阅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图书章节或每天的阅读进度,从文本的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人手,列出一些推进学生阅读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0.
<正>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先看图再写话进行图意说明。如何进行有效指导,让低段学生确实在课堂之内有收获,让指导后的写作有明显进步,是每一个老师执教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在进行了多次低段看图写话课的指导后,我发现在课堂中闪光点经常出现,但如何抓住闪光点连点成面,落到实处地为学生写话服务,引发了我对"看图写话"课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教师,难免身边的朋友、同学会把孩子在课余时间送到我这里来学习钢琴。由此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也感悟更深了。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好"的理解中,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课也有了自己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并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2.
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长的满意,无疑是对英语教师最大的肯定。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提高教学效率,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法,下面介绍我的一些摸索和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假期是青少年学生最渴望的时光。可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暂别了教师们的指导和帮助,面临一些危险和疾病,就成了家长头疼和担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暑期更有情趣、更有意义,如何争做假期"健康模范生"?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可谓是再常见不过的写作题材,但目前的习作教学并不高效。由于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学先行,教在后,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导致学生写好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检查修改,学生累,老师也累。这降低学生的习作兴趣,特别是一些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害怕习作的心理。究竟怎样才能在写作前把好关,让学生走对方向,适当指导又不千篇一律以及让习作能力一般的同学经过指导习作能有提升,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抓住生活中的体验,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少走弯路,才能真正达成高效。  相似文献   

15.
金慧英 《课外阅读》2011,(8):168-168
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最有感受和体会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行为表现,通过研究学生的这些行为表现,来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主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学生自主的读书,与作者和编者能有交流,继而把课文的语言及其丰富内涵进行内化。而作为教师的我,要求自己必须先与文本进行对话,取得自身经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教学与学生"对话",最后指导学生如何与文本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7.
正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针对几个有明显退步的学生,我及时地与家长联系,或登门家访,或请家长到学校,与他们就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进行了沟通,这些对一些学生起到了触动。在那一周的周二上午,我在班上上完第二节课从教室一出来,我班骆辉的妈妈已在门口等我,她开口就问我她家骆辉在校表现是不是不好,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她这一问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把她喊到办公室坐下来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成绩出来后,我找了一些学生和家长,也有家长主动到学校询问情况,而他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到学校和老师交流,他便觉得是爸妈对他的学习不够关心,对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指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一些做法,对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谈谈我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初步探索。一、让学生大胆写作,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巴金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在一次次写作失败后,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获得成功。在平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我们的教师把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基本的写作格式和语言基本通顺的层面上,对如何表达才能"显豁、妙肖、刺激、生动"缺乏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或者说,可能教师也没想到该如何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如何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这个,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当训练的。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存在于学生身上,而是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教师本人身上,不是学生不会写,关键是训练不得法。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数学课例,题目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教学思路经过三次变化,终于让课堂活起来,让交流更有效了。这则课例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课堂中的汇报与交流如何才能更有效呢?听过许多的课,看似热闹的发言背后却找不到深层次的思维交锋,看似亲切的鼓励却激不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汇报交流时,大多数孩子仅仅停留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上,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去思考别人的思考,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比较。交流中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还要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