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唐诗《静夜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传颂千年的经典诗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本文试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对诗歌《静夜思》的两个英译文进行比析,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迢迢牵牛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歌,《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歌。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现代诗,相距时间久远,且两首诗歌都引用了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但其中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认识整体,区别“个性” 本诗歌单元共四课(七首)。依次是十一、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十二,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十三,中国当代新诗两首(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舒婷《致橡树》),十四,外国诗歌两首(普希金《致恰达耶夫》、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样编排,既有同类而归的理由,又有同类显异的意图,即不仅要了解各类诗歌的有关知识,又要辨析同类诗歌的各自特点,识同求异。本单元有词两首,其余五首是自由诗,它们体裁不同,而又同属抒情诗;五首自由诗又同工异曲。因此,在对诗歌作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明代何景明曾在《杂言十首》中谓:"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他的这种"文体代变"的文学观念虽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萌芽,却有些过于绝对,言于轻率。对当代学者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这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两位学者在诗歌研究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宋代诗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对宋代诗歌作出更加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诗歌语言和意象展现的力对意境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唐诗《寻隐者不遇》和清诗《晚登马鞍山》两首诗歌是意境两种不同状态的典型。基于力学和文艺心理学分析两首诗歌,可以阐释两者意境的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八年级教材中的唐诗共有十五首。按时间划分,初唐诗歌两首,分别是八上《野望》和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诗歌八首,分别是八上《黄鹤楼》《使至塞上》《春望》和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唐诗歌四首,分别是八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和八下《卖炭翁》;晚唐诗歌一首,为八上《赤壁》。本整体设计在课内唐诗的基础上,每一课段又补充了多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和补充阅读。学习这些诗歌,学生要了解诗歌基本内容、作者简介、不同时期唐诗的风格特点,进而掌握一些诗歌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拉金的两首诗歌《被炸毁的石建教堂》和《去教堂》分别创作于诗人文学生涯的早期和成熟期。两首诗歌均以教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拉金对工业社会中人们缺乏信仰的担忧和焦虑,呼唤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保持崇高信仰和心灵的追求。与此同时,两首诗歌的创作风格迥异,这体现了诗人从标榜现代主义到崇尚英国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0.
福斯特诗歌《设计》的文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静玲 《文教资料》2006,18(25):50-51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诗人之一,他的著名短诗《设计》历来备受很多读者的喜爱,并且被人称为他短诗里面最好的作品。《设计》这首诗歌一直备受很多的学者的喜爱,并且很多学者从各自的不同角度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本文将从诗歌的韵律和象征主义两个方面分析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一首很著名的诗——《设计》,以此来探讨英文诗歌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12.
<正>【专题解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区别。主要借助《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从意象选择、艺术手法运用、诗歌节奏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喟叹和李白诗歌的浪漫飘逸,从而掌握运用比较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预习任务】1.查词典,解决字词读音问题。2.熟读两首作品,能够读准节奏,最好能够背诵。3.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相似文献   

13.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4.
从济慈的《秋颂》(To Autumn)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两位大诗人在气质和诗情上颇多相通之处,而两首诗在色彩点染与动词运用方面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都是展现村居生活题材的田园诗佳作,描述了古代农家人的好客热情及招待远方朋友的场景。虽然二者都是农村游记题材,但两首诗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却“同题不同趣”,展现出在美学风格上的极大差异。文章从两首诗的文本内容出发,从诗歌结构、诗歌主体和诗歌意境这三个方面找出两首诗歌美学意蕴上的不同,找到同题不同趣的深层原因,并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诗歌用典丰富,判断不易。对有关典故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具体作品。本文所涉,包括归庄《落花诗》、汪琬《月下演东坡语》、朱彝尊《雨渡永嘉江,夜入柟溪》、胡天游《龙钟》、丘逢甲《题倪县令松鹤图》凡五题六首诗歌。  相似文献   

17.
<正>谭汝为先生说,比喻是人类思维的智慧闪光,是语言艺术绽开的灿烂花朵。比喻修辞格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雪莱的《致云雀》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在“学习提示”部分,编者称《致云雀》这首诗歌“比喻新奇”“修辞大胆、灵活”。那么,这首《致云雀》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到底新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9.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