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科学学元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7年钱学森先生倡导发展“科学的科学”算起,科学学在中国刚好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对科学学著作和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科学学在内容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从单纯研究科学走向对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研究,即走向科学技术学。在科学学著作中,专论科学学分支学科的著作占绝大多数;在科学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中,探讨科学学分支学科的论文占绝大多数。面向社会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学分支学科的深度开掘,是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科学滓、技术论和科学技术管理等课程。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科学学与科学管理专业硕士点。1997年,在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科学学的学科性质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论述了科学学在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由于现有研究生学位、学科目录设置的不当而使该学科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设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一级学科的建议 ,并对现有的学科目录的修改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以求使科学学这门学科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则渊先生作为科学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多年来,他坚持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则渊先生对中国科学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科学学理论也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创新管理等多个领域上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则渊先生,本文重点评述了他在科学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了他及其团队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时间维度对刘则渊先生四十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评析。根据学术论文主题,基于刘则渊先生各时期的研究方向,刻画了其科学学学术思想的演化变迁。希望科学学界能更多发展科学学理论,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科学学应用领域,为科学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全国科学学教学和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科学学教学和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就科学学的教学、学科建设、科技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生培养和师资培训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深入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有四十多所院校给本科生、研究生和干部班开设了科学学类的课程,受到普遍欢迎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好评。代表们一致指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拟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科学的发展进程,提出咨询业是科学学历史与发展中的工作任务重点之一,并就如何促进科学学与咨询业共同发展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30周年的历程,是中国科学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缩影。对30年中国期刊科学学主题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科学学文献的时序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并表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科学学主题文献量居各刊之首,引领着中国科学学的发展走向。对30年中国科学学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科学学文献共词网络的若干知识图谱,展现了中国科学学研究前沿与主要领域,存在从内层、中层到外层三大知识群的圈层结构,呈现出以科学的量化分析为主导的科学计量学和以科学的哲学分析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学两大知识板块,以及相应的科学学两条互补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我国科学学一方面必须追踪国际科学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转向,着力向科学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另一方面必须紧跟全球知识大变革的时代,以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式的最新变革。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5,(4):3-10
近年来,我国科学学研究稳中求进,研究产出的数量保持稳定,研究的领域和宽度相对集中,科学学研究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在科学学元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科学学的本质、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趋势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等问题的探讨。理论科学学研究方面,主要从科学的本质和特点、科学知识体系与交叉学科、科学的发展规律、科学组织与科学研究等角度进行论述。文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学学元研究与理论科学学的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针对科学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学科结构及其分支学科相关的研究较少。理论科学学研究虽然总量不大,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方面研究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发展态势。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科学学的整体性研究,整合可用资源、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增进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加快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扩展科学计量学定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分析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有建设性的教学改革建议,并指出研究生教学的发展方向,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对于促进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的思想渊源是极其古老的,然而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波兰学者却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这一学科的术语创造者和早期研究者,堪称世界科学学史上的先声。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在《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一文中指出:"科学学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科学的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过去80年了,奧氏夫妇的这篇科学学的开创之作,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认识科学的基本功能、开展科学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建设,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学、技术学到科学技术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学和技术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与科学技术学有直接的理论渊源关系。继承它们的既有成果,克服它们的缺点,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是我们当前建构科学技术学研究纲领,走向科学技术学的必经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和先进的技术,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战争的威胁等。当代德国的著名学者汉斯·波塞尔就科学发展和科学批判展开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动力,其次论述了科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对科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面向科学复杂性的科学学方法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复杂性是科学学所面对的一个挑战.为此,需要加强科学学方法的创新.借助复杂网络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在阐述科学复杂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探讨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科学计量学方法创新思路,并应用蚁群觅食模型对微观到宏观的知识计量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周伟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1-12
比较了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几个科技创新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创建研究型合肥科学城的新思路,即把从常规的利用科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建立长效的研究基地形态的科学城,为合肥乃至安徽在中部崛起中提供一个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中心。研究型科学城的建成,必将给合肥乃至安徽在中部形成吸引人才、积聚人才的品牌效应,也为中部的经济腾飞带来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与科学知识本身和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相结合,科学史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这种结合应该是批判性的,带有历史学家独特的认识判断,而独立于当前科学家的认识判断。这些结论同样应该来自于对历史的一般功能,以及当科学成为我们研究对象时,历史如何发挥这些功能的思考。科学史应该将科学严肃地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一种认识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522 articles issued in Studies of Science of Science from 1992 to 1999 with the bibliometrical method is made so as to reveal some of its specific properties in carrying article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是进入新世纪全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对我国的科学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向科学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贯彻"三个代表”思想,需要我们在新时期全面深化科学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软科学"与"硬科学"界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方学者认为“软科学”与“硬科学”的本质区别是其发展水平不同,公众调查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我国“软科学”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描述,主要强调的是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决策支持作用,这与西方学才和公众理解的“软科学”概念实质上是一致的。运用图形面积比例(FGA)方法,可以界定“软科学”与“硬科学”,也可用于分支学科的硬度测量。  相似文献   

20.
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知津  陈芳芳 《情报科学》2007,25(9):1281-1286,1292
本文描述了情报科学向知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情报科学和知识科学的本质与特征,以及情报科学与知识科学的关系,并对知识科学的发展做了展望,从而揭示了知识科学是情报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