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抓住重点讲长课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细嚼慢咽”,这样往往容易失之于“碎”,即使是佳肴,学生食之,也觉乏味,讲到长课文,就更耽误时间,学生四十五分钟内的进食量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改进教法。现以《守财奴》的教学为例,谈谈改进长课文教学的体会。《守财奴》这篇课文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刻画葛朗台这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这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个教学核心点,是综合了两个“单元教学要求”和三篇讲读课七个“课文学习重点”概括出来的。这一教学核心点在各个讲读课文中的特点分別是—— 一、在场面描写后,用议论句点化。这是讲读课《挥手之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这篇课文用议论句“点化”的具体做法是: 1.用“毛主席要从延安同志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点化“一块块按直线铺平,放稳,砸结实”。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团结坚如磬石。 2.用“这像是表明一种思索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  相似文献   

3.
《师说》这篇课文中的第二段是全文的主要论证部分。讲清这一段文义就能使学生理解韩愈阐述的“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论点。构成这个段落的三个对比句及作者在每个对比句后所发表的议论是讲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取串讲方式,分析这三个对比句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简单论述对比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有重点地讲解疑难字、词、句,力求把课文分析与字、词、句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讲解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一景同学问:《守财奴》的末句“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是守财奴的宗教”该怎么理解? 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宗教思想。读过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人都知道,《外省的爱情》一章就写到,葛朗台虽然是个基督徒,但他不相信基督教的什么教义,对祷告不感兴趣,连基督教义的核心“对来世的信仰”也置之不顾。凡是守财奴都只相信“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金子,葛朗台自私、贪婪、狡诈、不惜一切代价。他不相信死会降到他的头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高考语文试题一公布,总引起一些语文教师和考生的责难和非议。有的埋怨说:“今后的课文不用学了”对去年的文言文试题议论更多。这些同志议论的共同点是:考试题目不是课文中的原句。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为此,我利用暑假之便,粗略地访问了三个县的三所完全中学,了解了十三所乡镇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这十六所学校的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讲授文言文时,还是采用“先生讲、学生听”的老方法。他们念一句文言文,随口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记在课本的字行间。他们不讲特殊词义的词,也不强调特殊句式的句子;有的虽然蜻蜒点水,稍提一下特殊词义和特殊句式,却  相似文献   

7.
《守财奴》(高中语文第三册)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对这个结尾,阅读时有人认为是对葛朗台的讽刺,也有人认为是对基督教的批判.究竟是讽刺,还是批判,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结尾的内容吧.  相似文献   

8.
最近遇到一些老师,共同议论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的教学问题。谈话中间,涉及到一个题目:第一册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以识字为中心?意思是说,即便是安排那么些“看图学词学句”、“课文”以及“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对“看图学文”的认识“看图学文”是这一册新加的内容,是“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是学词学句到讲读课文的过渡。比起一册来,二册课文一般的篇幅长些了,内容丰富些了,情节复杂些了。而“看图学词学句”的形式由于内容浅,句子短,过渡到学课文坡度太陡,“看图学文”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新形式。“看图学文”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画,把词、句和段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词是怎样连成句的,一句一句的话又是怎样连成段的。通过观察图画和字词句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议“议论”     
“议论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也往往同其他表达方式相结合”(见高中语文第四册《讲讲实事求是》一文的“思考和练习”),这句话前一分句中的议论和后一分句中省略了的议论,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什么是议论?按目前中学语文课本知识短文有两种解释。(1)广义的解释。“举出理由、根据,表明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意义、态度,这就是平常说的发议论”。“议论文……有的运用记叙的方式列举事实,作为根据或者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论点或者反驳别人的论点”。把列举论据的记叙表达方  相似文献   

1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懂得诗美的人,往往满足于后两句的哲理议论和登高望远的格言,而浅尝辄止;但懂得审美的人,则不会把这两句名句从艺术整体中抽离出来,而会引导学生把审美注意力投射到诗的整体上,领悟课文整体的艺术美。显然地,这首诗是由前两句的“白日”、“高山”、“黄河”、“大海”这四个自然界意象以及“尽”和“流”这两个动作意象构成的。前者构成宏伟的空间意象,后者构成永恒流逝的时间意象、当我们把学生引向这浩渺的宇宙时空之中,我们的心灵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坦荡无垠,该“流”的…  相似文献   

12.
海龙 《学语文文丛》2004,(11):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成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制小语七册体现“分辨事物与联想”这个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备课时,建议教师领会课文潜在的五种叙述方法。 (一)解题法。第一段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解释“威尼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告诉我们,“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讲到这里,教师要运用地图介绍一下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以加深学生对威尼斯这一抽象名词的理解。第二句则是通过“重要”和“等于”两个关键词点出了小艇的作用以及“水上城市”的得名缘由。这两句互为因果,内在关系甚为密切。可见,这一段的叙述是起解题作用的,故名曰“解题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比较教学,越来越被人重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书中,节选了《守财奴》.和《泼留希金》两篇课文.“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问题:“这一课(指《泼留希金》)和前一课(指《守财奴》)所写的剥削阶级的两个人物,都表现了各自的阶级本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刻画人物的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守财奴》节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写的《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节自俄国文学家果戈里写的《死魂灵》.这个问题是从比较  相似文献   

15.
海龙 《学语文》2004,(11):47-49,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咸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16.
教学小说《守财奴》时,按照惯例,学生要对主角人物葛朗台进行分析与评价。小说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拿到课文浏览一遍后,对于葛朗台先生呈现出的“常态”——守财奴的贪婪吝啬、虚伪狡猾、冷漠无情已是基本清楚.因此再学再议,已觉得索然寡味,好像没有什么可  相似文献   

17.
《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山水小品文。文中在表现游人的欢快动作时,用了这样一句:“罍而歌者”。课文注释中对此句的解释是“拿着酒杯唱歌的”,把“罍”解释为“酒杯”,1990年出版的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对这句的翻译,与课文注释是相同的。笔者通过查证考古与文物方面的有关资料,认为课本和教参书对该句的注释与翻译有误。按课文注释及教参书中的意思,“罍”属于酒器无疑,而在古代,酒器按其作用可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那么“罍”到底属这两类中的哪一类呢?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反觉有画蛇添足之嫌,弄巧成拙之憾。窃以为,“金子”乃“瞪”之所及,而非眼睛之色。首先,正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那镶金的梳妆匣才会像磁石一样死死吸住他…  相似文献   

19.
一、精导。实践表明,敦学中,如果教师能吃透教材,摸透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重点讲,抓住难点导,删繁就简,云芜存菁,有的放矢,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我每教一篇课文,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中的闪光之点、传神之笔、症结之处,大胆讲,大胆导,在“精”字上下功夫。我在分析《守财奴》中的人物葛朗台时,没有概念化地给他贴政治标签,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葛朗台一系列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描写,去理解这个守财奴的典型形象。学生在“抢金梳妆匣”、“骗女儿财产的继承权”、“病危守密室”、“临终抓金十字架”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教材,但对“好自相扶将”一句的注释,我们认为不妥。“好自相扶将”一句,课文下面的注释为:“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这里是扶持意。”这种解释,我认为起码有两点值得怀疑:A、在结构上,“自”的意思没有着落,遗漏了;B、如果此句如课文所释,那么,岂不与上句“勤心养公姥”重复?其实,在这句中,“自”字是有具体意义的,指对于自己。“扶将”是扶持意,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