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词汇形态理据出发,探讨英汉不同类型的复合名词,比较英汉复合名词的异同,揭示英汉复合名词的词义理据,把握其词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汉词语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其进行必要的词汇形态分析,把握词汇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提高记忆能力和造词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和研究词汇的结构,揭示其中的词义理据,促进词义理解,以此促进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2.
复合名词构成成分的词汇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复合名词的构成理据.文章采用举例的方法,从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英语复合名词的理据,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其词义理据,促进词汇量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角度,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对"酸"这一本义为一种味觉的词,从词的语法意义即名词、形容词、动词三个方面进行了词义的英汉对比研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对比,试图发掘出在本义相同的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词汇的其他基本词义是否完全对应,借此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理据性、词化程度以及反映出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各自不同的词汇系统决定了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其不同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语义特征造成了英汉相应的词在词的音义关系、词义范围、词的搭配以及词的句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英汉相应的词之间只有一种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英语复合名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文章基于重音理论,探讨了英语复合名词中重音的作用及其语义理据.研究发现,英语复合名词中的重音具有区分词性、区分复合名词与短语以及表达强调与对比意义的作用,其重音指派与变化的语义理据在于其重音服务于其语义表达.  相似文献   

8.
形成英汉词语搭配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英汉思维模式差异、词义容量大小差异、同义反复的容忍度差异、形合与意合、音系规则的不同。本文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探讨和分析了英汉词语搭配差异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9.
英汉名词词组比较分析历来是语言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该课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既可以给予汉英名词词组词典的编纂者一些提示,也可以给名词词组翻译与写作教学或者自学带来一些启示。以泰勒的《认知语法》中的相关论述为理据,以丰富的实例为素材,论证英汉名词词组的总体特征,简要探讨其著作中某些值得商榷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词汇中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汉语作为强理据性语言,词义透明度大,规律性强;而英语任意性强,其理据性质与汉语差异很大。受汉语思维定式的影响,中国学生会感到英语词汇繁杂无序,难于掌握。本文从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对比了英汉理据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力图帮助学生从规律的高度,系统有效地学习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与马致远虽处不同时代,但却有着相似点。二人都曾热切期望建功立业,却都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碰壁,内心当然都会有理想难以实现之悲。怀才不遇都曾渴望在出世中寻求解脱,但二人的解脱结局却大不相同。文章主要从他们对愤懑的书写,对解脱的寻求及最终的不平与放旷三方面去解读。  相似文献   

12.
鸠摩罗什和严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翻译大家,其译文各具特点。时代较早的鸠摩罗什译文比较直白,时间靠后的严复译文反倒典雅。本文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两位翻译家对读者的关照。翻译理论上,两位翻译家都注意到了要让读者更好地接受译文;翻译方法上,两位译者都各尽所能,照顾了心目中的读者;译名的厘定上,两位翻译家对译名的态度十分认真,采取多种方法,让读者理解源语的内涵。两位译者对读者如此关照,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翻译目的,原意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读者群,因此译文文风各异,两位译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因而能自由地操控自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适应主要是指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对环境和学习的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让新生更快地融入环境,找准定位,安心学习,从而在同一起跑线上取得有利的位置。要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评价自我,重建自信心、树立新目标,尽快掌握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心理知识教育,学校要对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pect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37 first-time fathers about using child care and combining work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Father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nd participated in interviews at two home visits, the first at infant age 4-6 weeks, the second at 4-5 months. At the first visit, fathers' expect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ternal self-esteem. At the second visit, fathers' experienc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the support at their work, and their desire for their partner to work. At both visits, fathers expressed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length of their parental leave and indicated interest in reducing their work hours. At the second visit, fathers who were spending more time caring for their infants expressed greater feelings of competence and pleasure in parenting. Outcome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employer policies such as increased parental leaves and reduced work hours may enhance fathers' experiences integrating parenting and employment by providing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fathers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infant. In contrast to their partners, fathers' greater objectivity in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infant's child care suggests that fat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相似文献   

15.
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时期福建宗教文化随闽籍移民传入台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福建祖庙为根、台湾开基庙为枝、台湾分灵庙为叶的宗教联系,为了维持和强化这种联系,闽台宗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关系,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闽台关系更加密切,大批台湾善男信女来福建祖庙进行谒祖,客观上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发展,升华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健康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角色心理冲突、人际关系问题和职业倦怠等。这些问题是在职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及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调适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满意感;减轻负担,增强工作乐趣感;民主团结、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加强人格锻炼,增强耐挫力;推进继续教育,增强调适能力来调适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籼型小粒稻各次枝梗及其颖花分化发育和退化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关系,发现一次枝梗及其颖花与二次枝梗及其颖花之间,在分化和退化过程中有较大的竞争性;增加有效二次枝梗及其颖花数,比增加有效一次枝梗得其颖花数,对增加总有效颖花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南宋后期朝政腐败导致士风萎靡,士人们在国亡之际分道扬镳,有坚持气节者、隐遁不仕者,也有热衷于谋求新朝官职者。在各自不同的选择中,各有各的坚守,各有各的无奈。他们的创作既是士人心态的缩影,又是时代陵谷变迁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迅对屈原的相关论述为依据,探讨他们在对待国家、生死问题的观点与追求,并试图探索他们真挚的内心深处时时缠绕着的孤独情感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希冀在他们孤独的反抗中探讨他们的无奈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鲁迅评价中所展现的二人关系的基本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