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绣球》在晚清文坛上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以当时最尖锐、敏感的社会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为中心,描写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塑造女性社会形象,探讨新型两性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女性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19,(3):84-88
晚清文人对小说极为推重的原因正在于看到小说对改造社会、"新民"的作用。而在"新民"方面,晚清小说中成功的理想人格形象并不多见,《黄绣球》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黄绣球和黄通理并非晚清"新人"理念的简单图解,而是真正对现实有一定映射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晚清社会变革实践的形象化产物。  相似文献   

3.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擅长于依据自身的人生体验,描写当时知识女性面临的困境.她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女病人形象,正是通过展示女病人的病因与社会机制的矛盾性,庐隐显示了她的朦胧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强调身体叙事,充满了个人化的特征和女性主义意识,以女性特有立场和态度关注女性生活。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夏伯乔 《文教资料》2010,(20):23-2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出“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庆学运动,经历了从学边缘重返中心,到从学中心重落边缘的发展过程,而《红岩》的革命叙事与“绣花鞋”故事的“民间叙事”,则分别表明了重庆学运动革命化与历史化的可行性限度,显示出地方化资源对于区域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的女性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女性遭际的关注上,还体现在她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风格里,特别是她具有隐喻、反讽、复调色彩的叙述声音传达出她鲜明的情感倾向,彰显了她的女权立场。  相似文献   

13.
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促动 ,催生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并很快形成一个创作高峰期 ,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因其纯女性的视角和明显的反男权叙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 ,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最初的强有力的潮头。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一些比较极端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存在着反文化、非主流、拒斥现实的自闭现象,其方体叙述有着对男性窥视欲望非同一般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新女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最引和注目的小说创作潮流之一,对它的理解和评价存在诸多争论,本文意在澄清对它的若干误解,以为在女性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女性小说固然具有后现代主义表征,且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资源,但从总体上说,仍然是一种有关“解放”的宏大叙事,而不能同后现代主义画等号,新女性小说是具有个人性,批判性,自省性的知识分子写作,而非商业化写作。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新女性小说可以说是“后之后”的人文精神建构,是以女性的文化立场和话语方式来表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对在消费意识影响下的美国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消费欲望的叙事,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特征。小说中的消费欲望叙事体现了德莱塞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的忧虑、对低层大众的社会关怀以及对社会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胡适论《镜花缘》题材内容特点实有三个方面:一女权,二俗弊,三才艺。鲁迅虽有承胡适之论,但总体归《镜花缘》为"才学小说",而致偏颇。《镜花缘》是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在世界女权主义文学和女权史上都应该"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其以"才学"为小说,既是时风使然,又是小说穷则思变的结果,而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实亦别开生面,又新颖之致。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和柳永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但在性情和创作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两位都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均以女性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创作上有青睐"俗"的风格,都用到代言体。从二者相似,感悟此类文学传承的规律为:"俗"应该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传承必有创新,创新乃文学之生命。  相似文献   

19.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重描述塔拉农场主的女儿思嘉丽在战前战后的生活,同时通过思嘉丽与艾希礼、瑞德等人的感情纠葛为线索,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壮观而又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其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女性,玛格丽特和书中主角透露出的女性思想和美好品德对当今时代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探讨了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生动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社会知识女性的迷茫、困惑与挣扎的生存状态。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解析小说的三个章节从第一人称叙事到第三人称叙事再转回到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转换策略,印证了这一转换过程恰恰契合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安从迷失自我到思索现实再到选择人生,追寻生命价值的心灵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