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那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世界那更是难上加难。广州市新穗学校就是这样一所专门招收12—17周岁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矫正的特殊学校,学校在多年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探索中形成了“日记教育”这样一种传统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赏识教育     
育人之本在于传授知识、规范行为、陶冶情操、矫正心理、塑造人格等等。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倾注情感,就很难有效地帮助那些在成长道路上需要“剪枝”、“浇水”、“施肥”的学生。所以,教师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悉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发挥教育的力量,实施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教育有关的故事"或者"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发精神动力、引导人生规范行为的德育价值。实现教育故事德育价值需要教育工作者丰富与升华教育故事的内涵与价值;需要学生体验与内化教育故事的德育价值;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并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  相似文献   

5.
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历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在我国,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大课题。一、人格的内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与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去“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教师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过程应当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教育的悲哀。且让我们以一种民主的、关爱的、平等的心态走进学生心灵的期待吧!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琐碎,我们把无私的爱给予了学生,然而他们都能理解么?特别是那些不爱学习、社会习气很浓的学生,如果我们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与回应,何谈班级工作的有效性,何谈“提升道德素养,完善学生人格”的素质教育?可以说,他们是我们最为头疼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讲究艺术性.这艺术就是走近他们的生活空间,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从他的周围找到一个“促发点”,“感化点”.拨响他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促使他思想飞跃,形成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这既是现代学校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会做人”、“懂生活”的必要措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人格素养,需要外化和内化的统一,需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尤其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和人格自识能力,它能够使学生发挥能动机制进行自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教师权威下进行的 ,使生机昂然的教育教学活动蜕化为僵化、机械的过程 ,抑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其独立人格的生成。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权威由“外在依附”转化为“内在生成”,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师、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以四条鲜活的生命的骤然消失引起了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人们在探讨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后期措施上,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个学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健全心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严权 《职教论坛》2007,(9S):53-56
“人格本位教育”的实施是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人格本位”既强调受教育者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又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新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人格本位”的价值观,建构“人格本位”的课程体系,利用校园文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怎样的教育”和“教育应当有何作为”三重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战略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惟有明确教育内在要求,进一步拓展教育评价系统,方能彰显教育自身之独立人格,实现学生个体科学发展。文章通过对马加爵案之剖析,对大学教育诸盲点和脆弱心理生成之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人更需要正确认识自我,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有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即作为现代的人更需要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人格缺陷,我在班中提出了“人人树立自制、自信、自强、自主的人格形象”的口号,并积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16.
从大教育的要求出发,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因素,走进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感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我国青少年人格存在着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缺失等问题。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激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艺术世界里,教师和学生是演绎者,学生能否走进语文、接受语文、热爱语文与教师的引导、知识、人格、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学、善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乐趣而形成的一种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