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中华 《小学生》2010,(4):44-4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又决定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46):69-70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可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着重从学习兴趣、自信心、情感、意志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课程理念 :改革的先导理念之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0世纪6 0年代 ,语文教学强调打好基础 ,提出“双基”;80年代强调语文能力 ,提出“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 ,素质教育渐渐深入人心 ,强调提高素质 ,提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 ,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一语言理念的提出 ,有助于防止和克服在语文课程目标以及实施上的片面性 ,改变重语文知识 ,轻语文能力 ;重语文成绩 ,轻学习过程、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等。而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生理、心理、智力以及品行等各方面的提高。因作文教学在语文新素养中所占比重大,可借用游戏来赋予传统枯燥的作文教学趣味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等)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大纲可知,它强调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非智力因素指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和实践所证明。新世纪的教育,应把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和谐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呢?一、培养情感,明确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人的情感是一切活动的萌发力和驱…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成长目标的宏观描述,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指明了具体努力的方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思考。而语文教学的精髓重在: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将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沈肇景 《学语文》2010,(6):52-52
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人文素养等等。一般来说,语文学习可以归纳为两点: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而无论是哪一点。都离不开记忆与思维。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2003年的中考语文命题将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一、立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这里的“语文素养”与常说的“语文能力”不同。常说的“语文能力”专指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能力,不含“基础知识”这一块;而“语文素养”不仅包含了过去中考语文命题中“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而且还把学习语文的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囊括其中,这对中考语文命题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具体来讲,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1.汉语拼音与普通话诵读;2.识字与写字;3.…  相似文献   

12.
由语文学习而得以培养的语文能力,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考量一个学生是否成才,语文素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一个学生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语文能力当是他的基本能力。它影响着思维的质量,关乎如何正确认知世界和有效地叙述、揭示世界。语文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质量以及他的创造性,甚至关系到他的智力发展和世界观、道德观乃至理想的情感世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是把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作为核心目标,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真正让学生走向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5.
王凤花 《辅导员》2014,(22):55-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台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任务群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研讨和完成,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但当前有部分老师的任务群设计和推进方式都存在“非语文”的偏差,亟须重申语文课程性质,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语文活动的语文性,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真正让学生走向“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形成自信、优雅、文明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讲授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一直居于最主要的地位,教师企图以精彩的讲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自我参与,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自己的语文兴趣。在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总结中国和外国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以双线课程结构和自主活动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