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激活,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影响着,激励着受教育人的生命成长,而自己也不断成长。单纯的教书匠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位教师要通过自己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向教育家方向发展。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对自己班上学生习作,进行分析,了解到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评价"好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这也让很多教师沉迷于名誉的"陷阱"而忽视了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存。那些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他们简单地把教书匠与"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清教书匠的"元神"。每个人都成为教育家固然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境界,做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3.
冯梅 《师道》2002,(9):21-22
中国人好热闹,这在教育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领导或专家的口号一经提出,不管大家对这个口号有多少分析和理解,一窝蜂应声的绝对不在少数。现在,关于“教育家”和“教书匠”的说法,可以算得上是教育界的又一热点了。专家提出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原意,大概是提倡教师要教、研并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一口号的提出却不妥。分析这一口号会发现,中国人的浮躁之气仍是根深蒂固。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我们熟悉的教育家很多:捷克的夸美纽斯,  相似文献   

4.
要以育人为本作为一位教育家,包括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教育职业的特点。首先,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第二,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帮助儿童成长,培养学生的心灵,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第三,职业的手段不同。我们不是用工具,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影响他们。别的职业都要有工具,医生要有听诊器,要有手术刀,唯独教师不要这些。  相似文献   

5.
“教书匠”怎么了?匠者,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被称为“能工巧匠”,文学大师则被称之为“文学巨匠”。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书匠”多了,“教育家”少了;而是夸夸其谈的所谓的“教育家”多了,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少了。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履行社会责任。学校如果不履行社会责任,那就不是学校而是"学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社会责任感,那就只能是"教书匠",而绝不会成为教育家。我们要办学校,而不能办"学店";我们要当教育家,而不能当"教书匠"。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刘永和 《山东教育》2005,(26):63-63
“教书匠”怎么了?匠者,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被称为“能工巧匠”,文学大师则被称之为“文学巨匠”。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书匠”多了,“教育家”少了;而是夸夸其谈的所谓的“教育家”多了,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少了。  相似文献   

8.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9.
“教书匠”之“匠”是工匠之“匠”,是“句读之师”;“教书匠”所教之“书”是片面的、残缺的教育内容,他们以“书”为中心而把学生边缘化,把教学当做认知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教书匠”之“教”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陶行知对旧社会“教书匠”之害人、害己、害国家做了深刻批判.现在拿来批判今天的“教书匠”们也是切中要害的。另外,应正面、直接地批判夸夸其谈的“教育家”。不必用“旧瓶”装上“新酒”去批判这些人“新瓶”里的“假酒”。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21世纪,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由传递知识的“搬运工”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转变;由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复制向创造力的激发转变;由专业浅显的教书匠向“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转变;由领导和管理向学生的合作转变。班主任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工作艺术性是摆在所有  相似文献   

11.
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教育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教书匠的教师角色已严重地牵制了教改的步 伐,对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呼声日见高涨。我们要通过对教书匠和教育家的行为现点的比 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教书匠和教育家形成的必然性,阐述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 的素质,探讨我国转变教书匠、培养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履行社会责任。学校如果不履行社会责任,那就不是学校而是“学店”;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社会责任感,那就只能是“教书匠”,而绝不会成为教育家。我们要办学校,而不能办“学店”;我们要当教育家,而不能当“教书匠”。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知识渊博——给力稳招。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照本宣科的教师,而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丰富、特长突出,能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最"给力"的  相似文献   

14.
何烨 《考试周刊》2011,(3):232-233
“温柔是一种智慧,温柔是一种幸福,温柔是一种武器.温柔是一种勇气,温柔是一种魅力,温柔是一种力量”。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对温柔这种性格的描写。在宝轮中学担任班主任这一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受学生爱戴的好班主任,不管你是男性班主任还是女性班主任都需要用自己如水的温柔去教育孩子,去触及他们的心灵.去感化他们。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不应满足教书匠的角色,而要以教育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成为教育家需要文化土壤和环境支撑,更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教师必须了解教育家的基本素质构成,树立学习目标,以中外教育家为榜样,在模仿中创新;正确估量自己的长短,实施优势突破;学习、反思、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教育家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36):54-55,58
薛法根对某些“时尚”的教育口号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对“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话,他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匠”者有“绝活”,有“匠心”。他说:“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李对成 《陕西教育》2010,(12):60-60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灵的雕塑家。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教书育人,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用共产主义思想去雕塑学生的心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8年,并且一直担任班主任。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工作实践,对于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这一问题谈一些体会。一、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实施自己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人们通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家”,而对于“教书匠”则嗤之以鼻。选择“教育家”,想成为“教育家”,虽然,这样的近乎完美、近乎终极性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没有多少可能,但是,其愿望是美好的,其勇气也是可嘉的,其志向也是高远的;然而,轻视甚至贬斥“教书匠”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教书匠”怎么了?匠者,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手艺精湛的人被称为“能工巧匠”,文学大师则被称之为“文学巨匠”。匠人不仅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很不简单。我们的学校,不是“教书匠”多了,“教育家”少了;而是夸夸其谈的所谓的“教育家”多了,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少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新课标、新语文对学生,对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和技巧层面上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努力从各方面打造自己美的形象,增强自身的魅力,使自己的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塑造更多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