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的伟大胜利。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终于渡过了历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在产峻的历史考验中站住了脚,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国际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又被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围扰,内外交困的帝国主义国家再也无力组织新的对俄武装干涉了。帝国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均势,被迫与苏俄和平共处。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军事斗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人会召开了,在  相似文献   

2.
第八章共产党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时期) 第一节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国内战争第一时期(二小时) 一九一八年上半年苏维埃俄国的国内外形势。美、英、法及其他国家的帝国主义者与国内反革命联合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美帝国主义是武装干涉的主谋者。  相似文献   

3.
一 从1917年世界上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就千方百计地要推翻无产阶级政权,扑灭共产主义之火。它们曾纠集了多国军队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以后又长期封锁它,包围它。这一切都没有达到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大陆上又出现了一个包括六亿人口的中国在内、由十二个国家组成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力量的对比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改变了。  相似文献   

4.
答: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规定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苏维埃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针.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俄国不得不实行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在农业中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工业中实行实物供给制,即企业不独立进行核算和计算盈亏,所需生产资料由国家供给,产品交换由国家直接分配;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消费品的配售制度;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这一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它就不适应了.当时苏维埃俄国仍然存在五种经济成份:①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②小  相似文献   

5.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极端仇视,立即发动了对苏维埃俄国的联合武装干涉,美国积极参予出兵北俄和西伯利亚,写下了美苏关系史上不光彩的第一页.这一事件是美苏关系的开端,并深深影响了几十年后的世界格局.对此事件发生的原因作一些探索,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知识链接】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加强红军建  相似文献   

7.
列宁亲自领导的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激烈的搏斗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一九一九年三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为这次大会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规定了俄国无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在经济上濒临崩溃。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苏俄人民在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斗争中苏俄政府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贸易联系,终于冲破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反苏联合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其中,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在武装干涉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从东部严重地威胁着苏俄.苏俄人民经过四年多的英勇抗战,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西伯利亚,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0.
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各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又组织了俄国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叛乱。苏俄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英勇斗争。 1918年春夏,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被粉碎后,协约国便加紧武装俄国国内的白卫军,先后组织了三次猖狂的联合进攻(1919年春至1920年春)。第一次的主力是东线的高尔察克军;第二次主力是南线的邓尼金军;配合的有两次侵犯彼得格勒的龙登尼奇军,均被击溃。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4周年。帝国主义“欢呼”他们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得手,得意忘形地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攻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回顾列宁为捍卫十月革命胜利成果,巩固社会主义阵地而进行的顽强斗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纠集14个国家发动了对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武装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之。武装干涉失败后,他们又对俄国实行围困封锁,施展各种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在145年前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列宁在75年前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变为现实,并使其成为一种社会制度而屹立于欧洲大地。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年轻的苏维埃战胜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德国法西斯的猖狂进攻。用较短时间内医治了战争创伤,迅速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1921年,苏维埃俄国经过三年国内战争,终于粉碎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争得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可以建立正常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思想,并在斗争实践中阐发了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保持正常关系的原则和策略。在国际风云变幻复杂的今天,认真研究和把握列宁的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指出:我们已经夺得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要把苏维埃俄国变成社会主义俄国.苏俄人民在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平定反革命叛乱后,一九二○年十二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这次大会集中讨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问题,并拟定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措施;大会听取并审查了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宏伟计划.这表明党和国家已把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轨道.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历史转变.在这个时期,党、政机关工作应如何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呢?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工农检查院是苏联国家监察机关存在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1920年2月成立,到1934年1月被撤销,存在了十四年时间。考察这段历史,给予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天的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国家。1918—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打退了外国帝国主义和白匪军的联合进攻,粉碎了他们妄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阴谋。联共(布)在领导人民进行军事战争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工作。工农检查院就是在国内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平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建立的。  相似文献   

16.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及其各自盟国之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这场紧张程度不亚于“热战”的战争的原因何在?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所以,从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帝国主义国家就对它实行了包围和封锁,并进行了长达3年的武装干涉。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胜利地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第一轮军事对抗中风…  相似文献   

17.
一即将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二版)第40卷,收载了列宁从国内战争结束到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20年11月—1921年3月)的著作,相当于中文第一版第31卷末至第32卷前半部分。这四个月,是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时期。1920年11月,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胜利结束。俄共(布)和苏维埃政府面临的任务是竭力巩固和平,千万百计地恢复国民经济。严峻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表明,战时共产主义已不适应新状况,必须制定新的政策。收入本卷的列宁著作,充分展示了他为制定新经济政策所奠定的基础。阅读本卷可以着重抓这样几条线索:1、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问题。列宁在本卷首篇《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根据俄国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条件提出了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俄国当时的特殊条件是,在二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基础上,武装在群众手里,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此外,在英法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开始,实际权力在苏维埃手中,因为苏维埃决议有法律效力,有军队作基础。二月革命后,一部分武装是革命中建立的赤卫队;另一部分是革命前沙皇的军队,它作为国家的暴力体系正在崩溃,沙皇的下层士兵一部分转向革命,反动军队被打垮了,前线士兵是支持工兵苏维埃的。资产阶级临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上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俄国是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定历史条件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接着又打退外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胜利。列宁指出:“毫无疑问,没有这一特征,没有革命暴力,无产阶级就不能胜利。但同样毫无疑问,只有在革命发展的一定时期,只有在一定的特殊的条件下,革命暴力才是必要的和合理的革命手段。而组织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劳动人民却始终是这个革命无比深刻的、久恒的特点,始终是革命胜利的条件。”“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  相似文献   

20.
一、面临着自身安全保障的苏联 苏维埃俄国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面对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封锁、包围和孤立,就面临着保障自身安全的问题。安全之需要保障是因为苏联感到了威胁。给苏联安全造成威胁的是帝国主义各国,包括英美法挂着民主招牌的帝国主义和德意日打着法西斯旗号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威胁苏联安全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