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2.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大规模做宣传外,更使出浑身“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广告,有的承诺订报可中大奖,奖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惑力的奖项,无疑能让人怦然心动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已打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报刊长驱直入,给当地报刊市场带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当地的报刊了分得更多的“奶酪”,千方百计欲领市场的“制高点”,宁愿勒紧…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2)
“质量是报刊的生命!”无论是报刊工作者还是广大读者,对这句一言中的的话,听得熟而又熟并且早已达成了共识。这句话所说的“质量”,自然指的“高质量”而言。那么,报刊“高质量”的内涵是什么?答日:内美与外秀的和谐统一。内美,首先要求内容健康纯正。报刊所载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初,我调入台前县工商局从事机关通信员工作,每天收发报刊是我的一个主要“业务”。手里每天都“流通”大量的报刊,“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在分发报刊前总要先浏览阅读。伴随着那醉人心脾的墨香,阅报、赏报,关注报刊我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1)
话说报刊市场一大“怪”文丁夫民谚云:“文化市场一大怪,内部报刊公开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然而,这个“大怪”隐伏着一种可怕的后果——导致报刊管理走向无序!国家对内部报刊管理有一系列明文规定,如新闻出版单位不得刊...  相似文献   

6.
报刊广告词拾趣朱胜龙万种报刊、万般风情。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将报刊推向优胜劣汰的竞争“沙场”。某些竞争的重心已经和正在从适应读者转向制造读者,创造市场,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公关武器”已经显露头角,不少报刊精心制作、创意盎然,颇具视觉冲击力和...  相似文献   

7.
“无形的手”主宰有形的市场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作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报刊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均衡分布、“衣食无虞”的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显,具体表现为“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读者爱不释手、市场占有率高的畅销报刊,其刊期、(开本)页码都出现“扩容”的趋势,而且发行量越大,则刊期越短,(开本)页码越多;而那些读者面较窄、发行量维持在低水平线上的报刊,一般都是刊期较长、(开本)页…  相似文献   

8.
孙焕英 《新闻界》2003,(1):52-52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的“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上大规模做宣传外,而且各自使出浑身“招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送广告,有的承诺订报中大奖,奖品也五花八门:手机、电动车、小轿车乃至商品房、出国游等。这些颇具诱惑力的奖品,无疑能让人怦然心跳,但有的“有奖订阅”明显变味,很不利于报刊市场的发展及规范。有人认为,“有奖订阅”到如此令人吃惊的地步,都是“竞争”惹的“祸”。确实,如今报刊的订阅和发行,越来越打破地域界限,外地一些“卖点”看旺的报刊…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署石宗源署长谈“中国期刊方阵”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辑学报》2001,13(2):88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我理解就是要在期刊出版中实施“精品战略”,创出一批品牌期刊,使之成为中国期刊的“中坚”,并以此带动整个期刊出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报刊业的集中治理整顿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年来2次集中治理整顿,减少了报刊总量,调整了报刊结构,治理了报刊散滥,提高了报刊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使许多报刊的总编、主编以及从业人员政治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大为增强。这是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时评的发展势头相当蓬勃,几乎无一家报刊没有时评。但是“近年蓬勃”并不说明它就是新东西,时评作为一种章样式,实属“久已有之”,通常关于时评的解释为“报刊上评论时事的章”,这说明其存在大体与报刊同时,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面对即将到来的“入世”挑战,报刊竞争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在新闻出版署实行的“社刊工程”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社办报刊以利好的“个股走势”,在报刊界异军突起,有越来越多的社办期刊从编辑本位转向市场本位,凸现卖点,营造亮点,千方百计地吸引读的注意力,深化服务内涵,使读在买卖有价报刊的同时,还能“买到”无价的良好信誉,优质服务、品牌时尚等,从中享受到超值服务,从而培育出一个生生不已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3月11日到14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率调研小组到上海,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等10家新闻出版机构进行了调研。12日晚,柳斌杰就报刊淘汰机制、民间资本介入出版物经营、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以下是柳斌杰谈话的主要内容。报刊结构将有较大调整现在要“生”一个报刊很难,要“死”一个报刊也很难。新闻出版总署准备推出报刊淘汰机制,使得报刊有“生”有“死”。这里具体问题其实有两个:第一是调整结构的问题。正…  相似文献   

13.
“补丁”该钉还得钉王炜曾经有人把报刊上登出的“更正启事”,戏称为报刊的“补丁”,可如今这样的“补丁”已很难见到了。是不是现在的报纸、刊物上错误已经绝迹了呢?远远不是。事实上,如今不少报刊上出现的错误比以前更多、更奇,有的甚至到了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新...  相似文献   

14.
余玉  吴琴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1):91-107+128
近代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在早期国人译报实践中萌芽,在国人自办报刊中历经“耳目”与“喉舌”之间的“统一——偏移——强化——统一”的循环过程,从而在近代报刊实践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嬗变轨迹。具体而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孕育于早期国人报刊实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辩证地提出报刊“耳目喉舌”论并逐渐向“喉舌”功能偏移,清末革命派报刊不断强化“喉舌”而轻“耳目”功能,民初随着新闻业从“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向,报刊“耳目”功能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渐向“耳目喉舌”功能回归。在报刊实践语境中辩证考察近代报刊“耳目”与“喉舌”功能的关系,探寻其独特演进轨迹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畸轻畸重的现实表征,对当下新闻业有效发挥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沙全一 《今传媒》2006,(7X):35-35
退休后,受聘于宁夏新闻出版局,做报刊审读员。有人说,这是“发挥余热”。5年来的审读时间,深觉未敢苟同此话是应当的。所谓“发挥余热”,即无需刻意努力,只消将剩余的积淀或热能释放一些,即可应付裕如。其实,审读报刊,远非如此易行。仅就报刊所涵、所涉,就迫使你必须“从头学起”。所以说,做报刊审读员,不啻再就业般地需要重新学习、再度修养和共达完美。  相似文献   

16.
生肖轮回,周而复始,又逢蛇年。蛇年到来,不禁使人想起成语“画蛇添足”。古代画画,有人“画蛇添足”,留下了千古笑柄。殊不知,如今舞文弄墨者“画蛇添足”的也不乏其人。现举以下几例,在时下的一些报刊上屡见不鲜,足见一斑。 英雄凯旋──外加“归来”,非要写成“英雄凯旋归来”不可。其实“归来”二字系蛇足之笔。因为“凯”即胜利,“旋”即归来。否则岂不成为“英雄胜利归来归来”了吗? 许多报刊──外加“杂志”,非要写成“许多报刊杂志”不可,这“杂志”二字实属多余。因为“报刊”本身就包括报纸杂志。否则岂不成为“报纸…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九五”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职能和地位得到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兵团新闻出版局的省级地位及行政法的资格,中宣部明确《兵团日报》为省级党报。兵团报刊的“升级”发展“九五”期间成绩突出。公开发行报刊数量大大增加。兵团现有57种报刊。其中公开发行的报刊占总量的54%。达31种,比“八五”期间增加了16种,增长了106%。“九五”期间,兵团图书出版不断繁荣发展。出版了《中国西部开发礼赞》等300余部图书。兵团还加快了图书发行市场的开发,在乌鲁木…  相似文献   

19.
每年从7月开始至11月这个时候,报刊征订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除有关部门为宣传推广报刊、配合报刊征订发行工作,不惜花精力、投人力、用财力,为报刊提供公共宣传推广平台,组织诸如“报刊征订宣传推广月”、“报刊征订宣传活动周”、“报刊征订宣传咨询日”等名目繁多的报刊集中宣传征订活动外,报刊出版单位更是各显神通:召开各种各样的发行员“联谊会”、“研讨会”;某些行业报刊跑主管部门,陈述行业宣传的重要,争取主管部门发“作好某某行业报刊征订工作的通知”,并以此为据要求下级主管部门协助推介、征订;年末不少报刊还会刊出“某某地区平均  相似文献   

20.
邓洪涛 《新闻前哨》2006,(12):76-77
从理论上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和城市新闻信息过剩相比,农村报刊市场远没有“饱和”;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为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农村报刊结构看,农村报刊非常稀缺:党委机关报成了“村书记报”,一般躺在村委会,农民订不起,也看不到;都市报、晚报、晨报不愿去盲目扩大这种无效发行。农村报刊市场成为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成为传媒竞争“最后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