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必然要求,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在思想、理论、实践上都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当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模糊、课程思政内容浅融入难融入、师资队伍联动少、缺乏相关保障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形式融合、平台建设、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培育思想政治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以中职学校饭店专业为例,依托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工作室、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通过赛课融合、实战教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发挥工作室创新创业功能、孵化创业项目等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中职饭店专业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三螺旋”理论为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以“三螺旋”理论为工具,提出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应遵循“设计螺旋架构、强化内生驱动、搭建螺旋网络、实现螺旋保障”的融合机理。同时,根据“三螺旋”理论的作用机制,应积极探索以理念融合为本的感知性融合、以课程融合为根的功能性融合、以跨专业融合为点的结构性融合、以项目合作融合为体的社会化融合等多元模式。文章还从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平台体系、激励体系等层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现阶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在知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职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指导,使中职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中职学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成本少、风险小、立足实际生活的校园创业,积极推动校园创业一条街与创业实践园区建设,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学校应设立“金字塔式”的创业培育服务体系:创业认知教育—创业体验教育—创业实践培育。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围绕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展开的培养学生自我谋职能力的教育,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形成了“一二二四”创业教育模式,其“整合课程、开足必修课、开好选修课、组织好创业大赛”四步走的做法、依托专业建立创业工作室的实践,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模板。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加强中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宜昌市中职教育近几年开展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竞赛为载体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成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实现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最佳途径.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的构建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融合课程的特色.该融合课程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课程为依托,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专题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创新创业策划+创新课题+创客空间"的教学方法,使该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有机衔接,突出学生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潜能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外制约因素分析,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提出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即培养体系保障互动融合、引导实践操作互动融合、职场环境推进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使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这些功能与专业教育特别是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所倡导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通的。创业教育的展开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创业教育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促进作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有机融合,互相补充,互相给养,文章着重探讨两种教育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陆嘉斯 《知识文库》2023,(4):124-126
<正>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训育结合,鼓励企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是提升和培养中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本次研究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双创”教育为抓手,以培养拥有精湛技能和具备就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为目标,探索“课程优化”“师资优化”“学习评价优化”“教学方法优化”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基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基于"专创融合"的"三阶递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问题导向、关联思维、系统思考,构建“一主多元协同,四位一体推进”劳动模式,解决劳动教育单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断层、劳动教育模式纷杂等问题。构建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文化劳育的教育体系,多方位、多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合力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中职学校实现职业能力教育目标的载体。宁波市职教中心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平台+模块”、企业成熟课程与传统课程置换、以课程为核心项目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等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诸环节上体现了职业能力本位,形成了“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文件明确要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内涵、意义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探索"双创"教育教学实施中,要在总体"靶"向目标上,明确"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一个体系",即以锻造"双创"意识品格为核心,以提升创新思维水平为重点,构建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实践教学、独立探究、指导协助、文化引领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开展"双创"实践教学中采取"树"状实施路径,即夯实教学团队这一"根基"、做强通用课程这一"主干"、做优实践教学课程这一"主枝"、做精个性化指导课程这一"花朵"。同时,建立"双创"教育"养护"体系:多元评价,硬件保障,校、政、行、企、科研院所五方协同。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人才不仅是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核心任务.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施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系统中现有的途径和方式,在不打乱现存教学计划和程序下,采取课程改革和渗透方式,强化新课程的执行力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承担着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国家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扩大办学规模,还意味着要提高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来重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建议,应尽快构建以双创导向的人才课程体系和人才教学模式,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双向深度有机融合。并简要介绍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创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在努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创业教育却未能有效地进行。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育目标功利化、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匮乏和实践平台缺失等因素,制约了创业教育的有效进行。鉴于此,提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增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强创业教育应当从义务教育的小学、中学阶段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地方文化教育比较优势资源。开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课程体系是企业家精神教育进课堂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