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针对当前由于备课存在的问题而使课堂教学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提问频繁但效度不高、学生参与程度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随意处理教材等现象.笔者认为提高备课效率的途径应是: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基于课程知识备课,确保备课的有效性;研制开发有效的备课大纲,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依据备课大纲,完成备课的各个环节,确保备课过程的完整性;改变备课形式,实行二次备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备课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备课中努力做到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设计,确保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全面提高备课效度.  相似文献   

2.
刘学山 《江西教育》2011,(22):64-65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于培养和发扬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教师素质,尤其是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规范合作研讨的良好氛围,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等低效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教研工作这一部分,多数学校都有考核方案,但对集体备课,不少学校基本上只是对出勤、资料等作了一些要求,但这些并不能很好提高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所以,如何让集体备课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进而实现高效,需要教师、备课组长和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迅速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就管理层面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教学高效的有力保障.而集体备课制度,让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研讨与实践,开发教师潜能,有效培养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从协作、双向、反思三方面构建互动式备课模式,以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效果及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质量源于备课质量,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效备课.而不少教师把备课理解成照看教参、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写教案,备课不具有实用性.“三次备课”模式其实就是教案的预设、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这种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师备课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挥集体智慧,落实课程改革,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帮助教师更好、更快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改以来开始我们学校做了一次备课大改革--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试行几年了,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重复的个体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与学法,而且教师在研讨、备课、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是获得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汪叔康 《辅导员》2013,(6):10-11
一、备课现状堪忧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使得他们日复一日地传统备课受到严峻的挑战。每日的备课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为花的功夫太多.有的教师教好几门课程.就要备好几门课。即使是以前教过的课程也必须去重新"备".旧的备课笔记是不许用的。这样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多的.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回家去备课。的确.不管哪级管理者检查教师的业务时,教案是必查的内容.教案的书写认真程度、教案的环节是  相似文献   

8.
教师备课必须备好自己,即“备己”.教师备课备自己有利于教师践行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备课要求教师从备教育教学理念、备知识技能、备情感态度、备教学激情、备心态、备自我反思、备教学风格等诸方面备好自己.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集体备课所面临的困境集体备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有助于集众人智慧对现有教学进行反思,使教师养成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每一节课的良好习惯。因此,集体备课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可以从备课内容、导入设计、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反思,探讨有效的反思性的教学策略,以便提高教师自身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后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地思考和总结,以使今后的课堂教学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1.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前反思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观念的落实等方面进行的思考。它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是教师走向成…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的管理者应当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备课规范但无个性化的设计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管理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制度,规范化的管理,催化了规范化的备课.教师的备课基本上都做到认真、规范、详细,充分体现了工作态度的"端正".但是备课的规范统一,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教师个性化思考的缺失,说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实际设计教案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振存 《河南教育》2011,(11):24-25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备学情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备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备共性问题可以使研讨更有针对性;备个性可以发挥教师优点,增强创造性;备学习可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汪叔康 《辅导员》2013,(4):10-11
<正>一、备课现状堪忧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使得他们日复一日地传统备课受到严峻的挑战。每日的备课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为花的功夫太多.有的教师教好几门课程.就要备好几门课。即使是以前教过的课程也必须去重新"备".旧的备课笔记是不许用的。这样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多的.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回家去备课。的确.不管哪级管理者检查教师的业务时,教案是必查的内容.教案的书写认真程度、教案的环节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一直是教研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关于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落实教研工作,才能让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吸取教育经验,才能够使教师的备课能力和反思研讨的能力得到提升,促使教师职业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传统“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之问的相互了解,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夯实教师基本教学功底,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积极改革教师备课制度,从源头上着手,笔者尝试在本学区以“整体优化、分工编写、求同存异、课后反思”十六字方针开创一条集体备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本文主要研究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本文主要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后教学反思、课外活动等几方面来阐述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来及时质疑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最终提高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其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反思备课内容,及时调整变换;要反思例题教学,及时贴近学生需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自我纠正教学的意识,从而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变备课检查为教师间智慧的交流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备课是应付检查,领导看备课是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的无效劳动,变备课检查为教师间互动生成的学习交流活动,即教师互看备课,找同事教案中的特点、优点及改革亮点,做好摘录与点评,一学期后写一份“观备课一得”,使备课检查成为一种主体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学校领导对备课检查则“重心后移”,即从关注教师工作态度、设计规范、完整转为注重对“随笔、反思”的检查,看教师记录的“教学闪光点、问题分析、理性反思及改进措施”等,看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对教学过程的自我修正、自我控制能…  相似文献   

20.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针对新课程,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三方面的特殊能力,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必经之路.其中,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快地把握教师职业特性,保证科研能力和课程能力的稳步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