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报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全世界数十亿公众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奥运会。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届奥运会都是“媒体制造”,但媒介奥运与真实的奥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与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背离,金牌至上、总以成败论英雄与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相悖,商业气息严重与奥林匹克公正精神背离。构建奥运与媒体的和谐关系,回归奥林匹克精神本质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论奥运会志愿服务与高等教育体系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主义、志愿服务精神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精神层面的相通互融构建了我国高校奥运志愿服务的内在基础。我国高校具有培养奥运会志愿服务人才的智力、组织、教学和人力资源优势。所以,应该尽快建立高校奥运志愿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奥运志愿服务与高等教育体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10):21-21
北京2008年奥运会纪念银盘为两种规格,其中1公斤银盘发行量为2008枚,8盎司银盘发行量为8888枚。奥运银盘不仅蕴涵了深厚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而且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造币技术,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对奥运的关注和热情,将掀起一次奥运纪念品收藏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精神与现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精神与现代中国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曹守“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奥运能给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体育等方面带来利益,进而促进其发展和进步,差不多已成为我们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奥运在哪些方面具体地起着哪些作用,我认为研究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宏杨奥林匹克精神与...  相似文献   

5.
奥运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经济的大舞台。奥运场上龙腾虎跃之日,也是奥运经济如火如茶之时。中奥成功,规模空前的奥运大赛终于与中国携手。奥运与经济相连,不仅因为奥运会的经济收入,更是因为举办奥运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历史给飞速发展的中国一个长达7年之久的机会。奥运经济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面对奥运,我们除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外,用经济的眼光办奥运,让奥运的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奥运宣传片以视觉符号为载体将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有效传播,是主办城市综合实力的缩影.选取2022北京冬奥会申奥片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文化特征入手将国别特征、群众基础、承办优势和实力、传承奥运精神等几方面进行文化解析,更好的接收、理解申办理念与文化诉求.从而为2022北京冬奥会奥运宣传片的制作与视觉形象的设计提供借鉴,通过塑造北京"双奥运"形象将中国推向世界,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与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困境与超越——也谈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百年奥运发展史,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奥林匹克运动推向空前的辉煌与规模。然而,科学技术在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极大辉煌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是一把双刃剑,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审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困境并尝试提出走出困境的超越之路:首先,明确人的主体性;其次,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最后,追求效率与奥运精神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奥运策略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和演绎分析法,探讨了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性以及奥运会对民族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了武术走上奥运是武术自身发展和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武术具有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体系和实践内涵,阐述了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宪章的一致性、武术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相似性和武术竞技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兼容性,提出武术走上奥运有利于加速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武术运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得出结论,武术必须走上奥运。但武术走上奥运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讲究策略,首先是要加大武术的国际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武术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的价值,成为武术的热爱者,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其次是要分清武术进入奥运的轻重缓急。从现实来看,散手项目先行突破,套路运动随后紧跟比较合乎实际。最后是要加强对武术技术规范、竞技规则的研究,在保持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和奥运游戏规则的融合,争取武术早日全面进入奥运。  相似文献   

9.
试论情感因素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冲动是竞技运动的决胜因素之一,体质、速度、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是竞技运动决胜的基础。竞技运动中的情感冲动应源于奥运精神,回归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奥运圣火点燃仪式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学的物质、制度、精神3个层面解读奥运圣火点燃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与创意,从而深入理解和传承奥运文化。奥运火炬作为奥运精神的物质文化载体,其设计造型对彰显东道主本土文化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奥运火炬传递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奏,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性,符合奥运文化的发展要求;奥运圣火点燃更是整个开幕式中的核心环节,是主办国对奥运情感的抒发、奥运精神的理解、奥运承办的勇气的现实见证,为体育、艺术、科技精髓的融合提供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它与西方体育在其内涵与技术特点上有着本质差异,奥运精神是西方体育价值观的浓缩,武术必须尽快找到进入奥运的切入点,进一步促进武术与西方体育的融合,发展武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成功,是他将奥运会从一国变成多国,将人类的争斗从战争转到体育竞技。但他需要仰仗主办国的财政支持,未能将体育与商业联在一起。萨马兰奇就具有将奥运会商业化的本领,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将奥运电视广播转播权、五环标志等有形、无形资产都当成商品出售,从而使奥运会成为大赢家,主办国也成为大赢家,争办奥运,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大事,各国首脑都非常重视。属于奥运商业运作~部分的邮票发行,也从萨马兰奇时代开始。  相似文献   

13.
《网羽世界》2012,(9):62-71
伦敦奥运已落下帷幕,本届奥运会注定令人终生难忘。对于羽坛众多老将而言,这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意义重大。于是,我们将铭记这届奥运会上的一些弥足珍贵画面,并收藏于心。当伦敦奥运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体育的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印人心。9月,VICTOR全国业余羽毛球双打混合团体邀请赛总决赛即将打晌,这将是一次为了业余球友准备的盛大聚会,更是奥运精神得以传承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承办国都在不断寻求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奥运安保强化已成为奥运文化和奥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奥运政治化和恐怖主义等奥运风险挤压下的无奈之举.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资源,是人类寻求和平与发展的心灵图景,受制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却无法平平安安办好奥运、享受奥运,折射出了现实境遇下奥林匹克精神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政治化之法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一再强调奥运与政治无关,但是,奥运政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利用奥运会可以达到推行外交政策、宣传国家形象、外交合作、推进人权或经济发展等效果.但如果奥运政治化达到滥用的程度,就会有违奥林匹克精神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也会进一步侵犯奥林匹克运动参加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6.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5,(12):25-27
罗马尼亚从未主办过奥运会,但其本着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自1956年起连续为每届夏奥会,自1963年起又几乎为每届冬奥会发行邮票(表1)。  相似文献   

17.
当奥运会圣火伴随手拉手世界和平之乐熄灭之后,通过奥运精神的沉淀、推广和宣传,对人文素养、大众健康理念、健身意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国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体现出的奥运精神和奥运会蕴涵的丰富教育理念、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将对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奥运十诫     
“奥运十诫”是希腊奥林匹克学院院长Otto Szymiczek于60年代提出来的。其中某些原则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但其基本精神仍有助于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同时也反映出了奥运精神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故登载于此。  相似文献   

19.
试论奥运精神与中国体育文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华夏文化与奥运精神以及华夏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交汇、融合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中国积极地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必将推动中西方文化的高度发展。对构建世界文化的新格局;丰富和拓展奥运精神;完善世界体育科学思想体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杰 《收藏》2008,(8):40-42
奥运纪念品收藏意义重大。奥林匹克收藏不同于其他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不仅是对文化、艺术和财富的收藏,更重要的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收藏。可以说奥运的成功,也是收藏者自身的成功。很多人对奥运火炬老照片收藏情有独钟,从这些老照片中,可以窥见奥运火炬不寻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