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从健美操的审美入手,从不同角度审视健美操的审美个性特征,揭示健美操审美关键所在,诠释健美操的审美内涵,分析健美操审美个性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健美操运动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对健美操的训练、比赛提供审美评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健美操教学经验和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特点,对高等学校健美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上提出新的见解,从而为实现健美操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打造复合型健美操精品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66-269
目的为提高中学健美操教学效果,结合我国健美操和街舞各自的优势元素,对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方法采取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以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健美操选修课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分析传统健美操课程与融入街舞元素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融入街舞元素的健美操课程中,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好于(p<0.05)传统健美操课程;相比传统健美操课程,融入街舞元素的健美操课程提高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和腰腹力量(p<0.05)更加明显。学生对融入街舞健美操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成都市金堂县部分小学发放调查问卷,再对收集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查阅与健美操运动有关的书籍、论文、资料,了解有关健美操教学、训练、比赛的情况。通过客观深入地分析金堂县市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开设健美操课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开设健美操课程的措施和方案,为提升健美操在小学的普及和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越  田茂莉 《精武》2013,(36):196-198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节奏是健美操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健美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对健美操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能力普遍偏差,从而影响了健美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美操教学中可以讲解健美操运动的节奏和音乐节奏的构成,采用讲授法、手势训练法和击掌练习法、身体素质配乐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诠释音乐,从而让音乐真正地融入到健美操之中,给健美操人们以最完美的感受,也使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宋永晶 《体育世界》2011,(4):115-117
随着对健美操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纯重视动作联系的健美操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剖析国内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身、心、境"合一的健美操教育原理,探寻健美操教学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身、心、境"合一的健美操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健美操练习者的综合素质、改革国内健美操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遵循健美操音乐选编的原则与运动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多年的健美操训练和音乐制作的实践,阐述了音乐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功效,对健美操音乐的选编、节奏、剪辑等技巧进行探讨,期望健美操运动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济南市健身俱乐部会员参加健美操锻炼的调查,提出不同锻炼目的的会员每周锻炼次数及会员对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的建议,针对近年来人们对健身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和济南市健身俱乐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对健身俱乐部与健美操指导员在健美操课的内容与结构安排、动作编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设,为健美操指导员更好地安排健美操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 前 言健美操运动在我国方兴未艾,女子健美操已正式编入我国高校体育课教材中,但是对女子健美操课的结构安排,特别是对力量练习教学手段方法以及运动量的掌握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直接影响了健美操课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解决这一课题,对我校近三年来女子健美操课进行分析研究,从学生的基础素质条件、对健美操的认识水平、从事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去分析力量练习对提高健美操质量的作用,并重点阐述女子健美操力量练习的手段、方法和教学原则与要求。这对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与训练,提高课的质量与水平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美操教学方法是实现健美操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健美操教学方法在实现健美操教学任务和目标中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本文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特别是目前国内较流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各个教学方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对1976年以来9个版本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始终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创新难度动作时要以确保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为原则;2)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完成的高质量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动作规格上下功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在器械技术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上多下功夫;4)加强成套编排的艺术性,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艺术表现力;5)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艺术体操的特性,并有利于与器械的结合,应加强运动员这两类技术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象统计、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逻辑学及训练学等方面对2001-2005年“李宁杯”全国少年儿童体操比赛进行了对比分析,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目前我国少儿体操运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少儿体操运动发展布局不均衡,揭示了影响我国少儿体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我国少儿体操后备人才选拔、训练及竞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操发展方向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考察分析现代竞技体操的发展进程,揭示其本质、发展规律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指出难与美的统一永远是竞技体操追求的目标,提高难度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汪敏  杨雯  朱振楠 《体育学刊》2011,18(3):105-109
分析了2009~2012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预测当今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新趋势,结果表明:规则的不断调整引导着艺术体操向着"技术化、艺术化、完美化、人文化、前沿化"的方向发展,难、美、准、新、险将成为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引领独具典雅气质的艺术体操项目在竞技大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一共颁布过9套广播体操。中国的广播体操源于日本辣椒操和前苏联供女子和老人习练的卫生操,为弱性体质群体的身体性符号体系。异域体操和中国尚群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获得了新生。广播体操曾彰显过时代精神,而其所为女性和老年人设立健身方式的原始功效,却反证了中国当年弱体质时代的特有状况。新时期公司化经营主体的出现,移徙了中国的权力秩序,人们已无需一种整一权力化身的集体活动来体现自己的种族身份,而更具个性化、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健身运动项目对广播体操业已形成冲击。广播体操在现代经济实体和全球娱乐一体化情境的打压之下已渐失其现代意义。广播体操在失去其意识形态同一性符号化功能的同时,已完成其时代使命。强行在个性化时代推行非个性化时代的群体性身体仪式,是一种带有怀旧情绪的复古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比较历届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现状,探析提高基础训练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提高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水平.必须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基本技术的规格和质量;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器械基本技术训练:尽快制定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大纲。  相似文献   

17.
体操动作技能再认的信号检测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呈生 《体育科学》1993,13(2):78-83
以四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视觉表象、动觉表象、视觉表象伴随言语指导、动觉表象伴随言语指导)及三种不同的实验对象(教育系学生、体育系普修体操学生、体育系专修体操学生)从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角度,以信号检测理论手段,探讨若干体操动作再认的特征。结果表明:(1)对体操动作再认的辨别力d′值随专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四种学习方式所得 d′值比较,动觉表象学习方式所得 d′值最高。(3)三种对象关于动觉表象学习所得 d′值 F 检验呈显著性差异证明。动觉表象因学习程度不同存在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别。(4)动觉表象学习方式所得 d′值与体操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d′值可作为衡量体操成绩好差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大众体操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大众体操的资料,对大众体操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认为大众体操活动内容和手段丰富多样,简单易学,在我国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发展潜力还很大,相信一定能很快在全国健身的浪潮中占有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是制订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标准的理论依据。本文对216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发育状况进行多年的追踪测试与调查研究,获7000多个数据,揭示出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与一般城市女生相比,经过系统训练的艺术运动员性成熟期推迟2-3年,身高、体重的增长高峰随之推迟,身高的快速增长期延长,从而带来了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生长节奏的变化。运用这一规律建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已成为艺体运动员科学选材和系统控制体形的坦佛标准,有效地推动了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以体操游戏创编与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幼儿基础体操和体育游戏创编要求,归纳总结了体操游戏的相关理论,创编出符合体操运动风格特色、健身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体操游戏。建议重视幼儿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建立体操游戏学科体系,以此丰富幼儿教学手段,推动体操游戏教学的发展,促进幼儿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