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的机制正在经历一次变革,频道的专业化,栏目的市场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中国纪录片,一方面需要对以往纪录片的创作理念进行梳理;另一方面,纪录片又要探寻新的创作模式,去适应频道的专业化(开播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的栏目化(开办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的频道化和栏目化播出,将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题材的纪录片。一段时期内,纪录片将远离纯艺术的形态。前几年,纪录片的同行们都努力坚持个性化的创作,不仅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而且也在追求自己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充分个性…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栏目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纪录片的栏目化运作,对于中国广大的纪录片工作者来说,曾经是一个梦想。继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纪录片》栏目(现改名为《见证》)之后,一些地方台先后开办了几十个纪录片栏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时至今日,栏目化时代的中国纪录片,不但未见进一步发展,反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有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2月1日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以栏目形式推出的纪录片栏目《生活空间》,至今十多年的时间,电视纪录片已经由原来的节目化阶段迈入了栏目化阶段。栏日纪录片日益壮大,不断得到深化,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常规的栏目形式。纪录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峰 《记者摇篮》2008,(4):42-43
当前栏目化纪录片的"媚俗化倾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在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一批纪录片栏目,其中不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纪录片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等。  相似文献   

6.
电视栏目纪录片在历经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繁盛之后,逐渐走向了衰落。然而在中国,纪录片与大众沟通的最佳渠道便是电视栏目纪录片。化转型期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纷纭变幻,栏目纪录片其实正拥有广阔的表现空间。栏目纪录片急需改革自身,记叙下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困惑与探索--栏目化电视纪录片的生存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新闻知识》2004,(10):47-48
所渭栏目化的纪录片,简而言之,就是电视台遵循电视栏目的工作流程而制作、播出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8.
范星 《视听界》2011,(1):67-68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关注视点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视点流变这个角度,试图分析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生存的状态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纪录片所做的一些调整,以梳理出一些纪录片在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梁颐 《新闻知识》2006,(2):78-80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曾经倍受关注。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类似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台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1.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2.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孔昭巍 《视听界》2012,(1):78-80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电视台成立了纪录片工作室,开设了人物纪录片栏目,拍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及人物专题片制作领域,江苏电视台是国内最早提出将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栏目化”运作的省级台。1996年推出的《21点纪实》栏目,以平民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浓缩社会百态和人生精华,先后制作播出了“老外在南京”系列、  相似文献   

14.
张涛 《视听纵横》2010,(3):108-109
《茶马古道》是KBS(韩国广播公司)与NHK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与多部NHK独立拍摄的栏目化纪录片相比,《茶马古道》一片并没有风格的关键差异,可以作为NHK栏目化纪录片的研究范本。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5月 ,央视一套进行了强力改版 ,配合此次改版 ,整合原《纪录片》栏目、新影和科影制作中心纪录片创作力量 ,新推出纪录片栏目《见证》。该栏目由 3个板块构成 ,分别是 :《纪录者》、《亲历》和《发现之旅》。中国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其中的栏目化现象也始终受到业界的关注。就此本刊特地专访了《见证·纪录者》制片人陈晓卿 ,并约请该栏目主编肖同庆撰文 ,试图通过对一个栏目的解剖 ,共同探讨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冷凇 《声屏世界》2007,(4):38-39
(一) 2006年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成为05——06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的一次大检阅,其间涌现出无数值得深思与借鉴的新作品。中国纪录片在90年代后期面临了栏目化、市场化带来的困境之后,近些年终于在独立精神和标新立异的基础上艰难迈出了可喜的几步。  相似文献   

17.
赵盛 《新闻世界》2009,(11):156-157
近年来,中国的纪录片栏目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又渐渐陷入沉寂。在当前中国电视台体制和传统观念下,纪录片栏目化运作面临种种尴尬。本文对当前中国纪录片栏目进行反思,提供一些解决困惑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岳凯  许多 《记者摇篮》2007,(1):57-59
电视纪录片,一般以投入大,制作周期长,反映问题深刻见长。这都是与栏目化相违背的特点。但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却形成了一股纪录片栏目化的潮流。类似于“讲述百姓故事”方向的纪录片栏目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高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总是有这种以纪实为方法,以民间生活为题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这个话题,是比较难讲的一个话题。但是我想也该是到讲这个话题的时候了。~①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纪录片研究大师何苏六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的确,中国的纪录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特征。近些年来,纪录片栏目化的特点显露无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纪录片栏目的问题着手来解决纪录片栏目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让屏幕多一些明朗的阳光──《京城百姓家》的方向性启示于爱群(92级电视系研究生)1994年的中国电视纪录片是以继续深入的大规模栏目化为特点的。以前游兵散勇式的纪录片创作被纳入了固定时间、固定规模的标准化工业制作中,成为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样式。栏目化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