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同志谈到新华社工作时指出:“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这四点是新闻的共同要求。他说:“外国记者强调他们的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报道;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报道,是他们的口号。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末,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第361、359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外有关媒体围绕委内瑞拉政变的报道 ,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对中国有关媒体的报道得失做了反思。从而说明 ,作为新闻媒体和记者 ,在从事突发性国际大事报道时 ,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 ,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相似文献   

3.
一、广播连线报道真实性受到质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传媒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础.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新闻报道真实可信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9):42-43
<正>刘少奇1956年5月28日和6月19日先后两次与新华社领导同志座谈,提出新闻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同时有立场"(后来在党的新闻工作领域被称为"八字方针")。他说:"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和其他通讯社相比,尽管观点不一样,但是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这就能在世界上建立威信。"[1]在学术上,刘少奇的论证角度被称为"有立场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除报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件之外,新闻撰稿人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可能不用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很难离开新闻来源的帮助。正如西方记者所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超出他的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何单位)提供的,进而判断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程度,并  相似文献   

7.
这个问题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谈。在观念上要避免先入为主,一定要有一种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的愿望否则,带着观点找例子,很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新闻失实。这就要求记者采访时多面了解情况,不能只听一而之词;不能只报道有利于“我”的一面或自己感兴趣的一面;报道方法也不能过于简单。当年关于步鑫生的报道,就由于记者只报道他的创新精神的一面,而对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子以回避,结果步氏垮台,媒介也很尴尬。  相似文献   

8.
顾海杰 《今传媒》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9.
顾海杰 《报刊之友》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10.
索马里的战乱迫使外国记者离开摩加迪沙,只能在邻国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报道索马里局势,这件事本身就说明索马里局势的严峻。不在现场而要写出真实可信的报道,这对记者是一个考验。路透社记者埃丹·哈德莱写的《可怕的宁静——索马里停火》,显示出了作者的机敏和技巧。虽然作者不在现场,但他的消息来源是来自现场的救援人员,别辟蹊径,真实可信。记者巧妙地运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界一向标榜“客观、公正”。专家学者的论著林林总总。可是,在这次北京动乱的报道中,美国记者们却完全甩开了“客观、公正”的面纱,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共反华立场上,极尽造谣、诬蔑、中伤之能事,赤裸裸地暴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的虚伪本质。这对涉世不深的新闻学学生,无疑是一堂生动的反面教育课。笔者作为新华社驻美记者,在这期间,一直密切跟踪美国舆论界动向,对“客观公正”的真谛颇有领教。本来,美国各主要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之一,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沟通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党报记者到一个地方采写新闻,无论是党政部门少数干部违法犯罪问题,还是工作中的偏差和错误,都是在履行党报的职责。这就要求记者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报道,达到弘扬正气,促进问题解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的报道原则研究的是报道者在进行报道时的指导思想,它决定了报道者的选材、立场、态度。具有正确报道原则指导的报道者会客观、公正、准确对待各种科技事件,但不具备正确报道原则的报道者就可能在报道之初就犯错误.甚至迷失方向。没有正确的报道原则,即便写作手法再高明,也会歪曲报道对象,背离科技发展规律。研究科技新闻的报道原则,要从科学技术的特质入手。科学技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研究中,只有认识并掌握其规律的研究者才能对自然界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作出一定的新的贡献。而科技新闻报道者也只有认识到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5.
美国某些传媒为什么丑化和敌视中国──美国新闻传媒扫描之七(上)徐熊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敢于公开讲,新闻报道不仅要客观公正,而且要有立场;美国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却不敢或不肯明确讲“要有立场”,其实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是相当“坚定”的。为坚持其立场,许多报道不...  相似文献   

16.
王世诚 《青年记者》2007,(12):28-28
为了说明调查性报道的公正公平问题,笔者试图从问题的反面加以阐述——调查性报道公正公平立场是如何丢失的。这里所指公正公平立场的丢失,是指记者在遵守职业道德和宣传纪律的前提下,在调查性报道的采写过程中,由于受到情感立场、采访场合等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不恰当的取合和推导,致使绝对真实的材料产生了相对失真,从而最终导致报道丢失了公正公平的立场,更有甚者会因报道失实而引发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7.
就目前现状而言,记者或者新闻媒体选择对这 一事件曝光是最佳的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起到舆论监督的效果,才有可能对一些企图通过舞弊获得高考成功的人以震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护高考的公正和公平,并且从目前报道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来说,基本上达到了上述目的。 至于有人认为一些没有舞弊的考生受到了连累,上级教育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取消了这两地的考场资格造成将来的考生要去外县参加高考的处理结果有失公允,便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之一──记者曝光 而加以指责的话,这是不公正的。这 只能说明上级部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政经资讯     
【话语】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温家宝总理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中说事情不怕报道、不怕公开,只要报道得客观公正就好。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所以强调要用新近发生的事实说话,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标志出记者所报道的事物是客观的,公正的,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欣然地接受记者所传播的信息。 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般来说,新闻报道是用第三人称报道新闻事实,记者尽可能不要出现在消息中。然而,近几年来,记者任意出现在消息中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是需要严肃地从理论上加以认识,认真地从实践中自觉改正的。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处在一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