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艳 《甘肃教育》2012,(19):20-21
学校培养的不能是只会做题的学生,应着力挖掘学生的潜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要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需求出发,开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彰显个性,形成知识、技能及思维拓展等和谐发展的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要本着既能刺激学生的"胃",又要留住学生的"心"、更得留住学生的"身",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应该既重内容又重形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校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因而让学生"活"起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个性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人们不会满足于抽象的人性平等与个性自由。然而,工具理性主义取向的课程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个性受不到尊重。因此,要转变课程理念,建构有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课程文化,促进个性自由充分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营造自由的课程文化环境;建构生态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校本课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概念的正式提出皆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它是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二)学生个性"学生个性"是指学生身心、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创新型课程。它将谜语、对联、笑话、相声和小品纳入课程的范畴,通过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扩展语文知识视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生发民族自豪感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陶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阶段开展陶艺活动课程,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家乡紫砂陶文化资源,在小学开展陶艺课程活动,从"学科跨界、表现形式、创设活动、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结合实践活动,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课程价值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红领巾168"课程以培养"有大格局的中国人"为目标;构建集群式课程体系,开发共创式主题且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创建系列化评价模式,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促进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消费语境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选择,课程文化是历史与现实的和化结果,生长于消费语境的课程文化具有极强的消费属性,课程文化的各层主体在急功近利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强化了课程的工具属性和短期效应,在模仿与复制他者的过程中缺失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失去了主体自我的个性。课程文化的个性确立是对生命意识的尊重,是课程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体现,使得特色课程文化成为可能。因此,消费语境中需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战略,建构符合自身特点课程文化,以适应课程文化多元性、人才培养多样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秉持这样的观点:学校才是课程生长的地方。我们追求这样的理想:让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焕发教师的个性。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这是学校的文化使命。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学校为本,可以说是课程设计的"一度回归"。在此基础上,去除学校功利色彩,使课程走向学生为本,则可以说是课程设计的"二度回归"。  相似文献   

9.
"课程化"教室的建设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教室建设的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拓展课程的能力考验,让学生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计划、有方法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室建设应力求从每个细节为学生着想,以课程改变班级。所以教室里的"一板、一墙、一角落"都以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学生而服务,都是课程的延展,一面面无声的墙壁,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变成了有声的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广州市执信中学依据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开发了"国家课程+创生课程+计划"的"三领域"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此课程具较强的选择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本文用八个实施案例展示学生作为主体在课程实施中凸显创造性探索、体验个性才能和构建知识与思维结构的过程,通过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课程资源和培养学生个性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品牌阐释:北京二中的"空气养人"北京二中以"空气养人"为办学理念,矢志创造一种优秀的教育生活。"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传递二中生命密码的、教学相长的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五大方面。"空气养人"作为价值期待,旨在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宜人的空气滋养之下,学生能够志向高远、人格完美、各有所长、勇于  相似文献   

13.
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我个人而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是学生的幸福,也是为师者的骄傲。2000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这次课程的重大改革,必然促使和需要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每一位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缘于历史文化的个性差异、地域文化的个性差异、学校文化的个性差异和情感思维的个性差异。语文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应注重三个原则: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教师的创造,并由目标、内容、评价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创建富有童趣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个性鲜明的物态文化不仅美化校园,更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是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中,我们力求创设美丽温馨、无限遐想、无穷探索、自由释放的氛围,从而提升校园愉悦感,使生活其中的师生员工如沐春风,如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1+N"群文阅读搭建了课内与课外阅读桥梁,通过言语构建、课程开发、审美提升、文化渗透等途径,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等,并逐步产生文化自信的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堵晓霞 《教师》2013,(23):93-9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个性。为此我采用"诱导自主学习式"教法,旨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天补小学是一所有着2500多名学生的公办小学,其中80%以上是外来的新市民。学校秉承"女娲补天"的精神,打造补天文化,研发"慧爱"校本课程。课程以3+3的模式建构,形成三类必修课程:爱心、雅正、融合,主要在晨会、班队活动、实践活动中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三类选修课程:艺术、科创、运动,主要通过走班社团的形式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多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这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人总是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感情,因此"西游文化"校本课程就成了坐落在花果山脚下的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的一张"文化名片"。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当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因其融入了学校自身的教育思想,而更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总是对养育自己的家乡充满着感情。连云港,因为吴承恩的《西游记》而名扬天下。连云港师专一附小就坐落在花果山脚下,因此"西游文  相似文献   

20.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班级为单位。这一观点在最开始对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班本化课程"概念得到衍生。通过建设班级文化、优化课程结构、开展以阅读为特色的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多元选择。实践证明,班本化课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班级特色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