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内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各地区间金融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特征,剖析我国区域金融非均衡的现状和原因,从实行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和加强中部与西部欠发达省份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价值链视角(知识创新、科研创新、产品转化创新三阶段)分析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空间非均衡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省域知识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活动的空间非均衡程度逐渐改善,而科研创新活动水平则呈现出"马太效应"和"发散趋势";(2)八大区域在科研创新和产品转创新活动的发展水平和空间非均衡程度基本一致;(3)地区间差异是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区域间非均衡贡献程度随着创新价值链阶段上升不断提高;(4)三类创新活动都存在条件β收敛,在校大学生人数、市场化水平对知识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人均GDP对科研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人均GDP和市场化水平对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转变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因素,提高我国技术进步首先要分析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我国29个省份技术水平计算以及四大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整体看来我国各省技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外资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影响关系具有差异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FDI已经对我国东、东北和中部地区技术水平呈现出阻碍作用,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对东北地区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局限性与西部经济起飞董雅丽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缘关系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改革开放后,在以上原因的基础上加上经济因素及政府行为又使这种不平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经济非均衡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必要的,也...  相似文献   

5.
在考察创新型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我国2012—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缺少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领先区域、追赶区域和成长区域3组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门槛特征和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研究了产业结构在创新型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分区域的情况下,创新型创业均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影响程度各区域存在异质性;全样本和追赶区域均存在2个门槛值,随着创新型创业水平跨区间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也有所增加;创新型创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间接推动经济增长;高市场化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创新型创业正向经济效应的发挥。因此,各地政府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市场化水平,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思博 《软科学》2016,(9):19-23
基于西部十二省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对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西部经济增长结构是否发生有益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前西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产业,其与能源丰度呈显著正相关,2008年后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丰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内在作用机制,对比2008年前后,两个阶段人力资本均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得到改善。通过内在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经济增长对能源丰度依赖性减弱的机理。结果表明:西部经济增长正逐渐摆脱能源依赖,应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快西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相似文献   

7.
金丹 《软科学》2012,26(9):89-94
运用我国各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民间组织密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中西部强于东部,而社会信任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是东部强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   

8.
李俞  何悦 《软科学》2012,26(12):78-82
以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率衡量市场异质性,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大开发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西部大开发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自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年扩大,在全国层面的收敛趋势并不显著;(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经济增长,但仅有物质资本和市场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是我国今后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亟待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受多个因素影响。环境保护投资和最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拉动效应还是抑制效应取决两个变量各自样本观测值与对应临界值的大小关系。市场化程度和外贸依存度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税收水平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起着消极的抑制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要逐步实现以消费和政府投资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推动我国税负水平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开支,合理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要使经济发展由"人口红利"驱动转向"人才红利"驱动,而人才供需的结构失衡阻碍了这种转向,因此人才供给侧也需要改革。改革人才供给侧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在功能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既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又会抑制大多数未成名人才的成长;既可以促进创新,又难以实现创新的集体涌现;既可以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又会造成资源畸轻畸重的分配不均和浪费。这种现象,须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加以优化,基本思路是: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科学预测,把握趋势;完善机制,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差别,分配要素的多元化及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可以保持经济增长所需的社会稳定,并有助于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所一贯倡导的共同富裕目标。反之,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省,居民收入状况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巩固我国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尤为重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当前的研究成果,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状况,结合当前居民收入差异不断扩大的现实,分析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提高居民收入。解决收入差异扩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楚仁  王松  陈瑾 《科研管理》2019,40(8):43-52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是中国推进开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鲜有文献专门考察贸易通过制度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各城市为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构造城市出口制度密集度指标以衡量世界市场对城市的制度需求,接着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出口制度密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对外贸易带来的外部制度需求会通过促使城市制度改进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并且,本土公司的一般贸易在贸易通过制度渠道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玉山  陆远权  王拓 《科研管理》2021,42(11):62-70
中国各地区的金融扭曲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本文在重新构造并测算金融扭曲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固定效应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金融扭曲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金融扭曲显著抑制了地区技术创新,且该抑制效应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扭曲的技术创新抑制作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溢出效应。考虑不同模型可能的内生稳健性后,结论依然成立。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推技术产业升级和促进区际资源互补与共享,皆是规避金融扭曲抑制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碳市场建立的背景、社会经济影响及其有效运行条件,文章系统分析了与中国碳市场顶层设计密切相关的重大议题,包括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与其他能源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互补等。根据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对未来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和投入水平,但这一政策效果仅存在于企业主没有从政经历、处于低壁垒行业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改善企业主的主观感知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制。这启示相关部门应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为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分析指出,人口流动的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高度相关,无素质差异的流动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但流动人口确实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且这种作用呈递减趋势.本文还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具有明显的条件收敛机制,但在1990年以后,条件收敛不复存在,这一结论对三大地带内部的收敛机制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就业市场毋庸质疑的主题。面对这种现实,高职院校无疑必走改革创新之路,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竞争中立稳脚跟,发展壮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强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充分发挥“应用文写作”课为专业服务的功用,笔者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深入分析课程处境,研究提出创新教法,旨在培养学生既有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又有适应职业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9.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有效逐步消除两税并行体制下经济发展障碍、改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与国际税制接轨的重要举措。我国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后,学者对该项改革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对该项改革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企业税负、会计处理与会计报表、财税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策的研究进行归纳评述,认为学者的研究在肯定"营改增"改革的正面效应的同时,着重分析了改革产生的负面效应及对策,并分析了以上研究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后续研究的视野,应当拓展到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业、金融业、旅游等生活服务业,以及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如何保障"营改增"政策的平稳过渡、增值税立法等方面,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研究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三秦大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广,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心正逐渐向西部转移,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将对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下,文中运用理论指导结合实际调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从主客观2方面阐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农产品领域创新物流技术、优化冷链物流、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以促进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推动陕西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