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卓有成就的批评家,从《人的文学》开始了对"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构建,在《自己的园地》后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趣味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宽容原则。周作人从文学的个性追求、文学批评主题、批评方法的主观性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几方面对宽容原则进行构建和阐释,充实了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低徊”的趣味,是一种审美情趣,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20年代鲁迅、周作人在评论日本文学时曾经使用过。本文以这一术语为中心,讨论鲁迅批评废名小说时使用这有术语的意义,并进而推论鲁迅批评废名小说的隐含意义——鲁迅审美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周作人、废名的审美趣味、文学风格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此时的文学批评领域也开始了新的探索.胡适、周作人、鲁迅、茅盾、成仿吾等人对文学批评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从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能、批评标准、批评原则和方法、批评态度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不同人物对文学批评的论述进行初步的整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  相似文献   

5.
胡适关注语言工具的变革,建构起白话文学理论;周作人重视文学实质内容的更新,形成"人的文学"观.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是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来源于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革命的态度上,胡适属于温和派;周作人更深刻、激进,但也有宽容的一面.总的来看,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中,胡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文字改革",周作人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思想改革".二者在新文学运动中具有彼此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与他的哥哥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他们同根异趣,代表着不同的文学流派。鲁迅是斗士,以笔为匕首投枪.同黑暗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周作人是隐士,作品写的尽是花鸟虫鱼、饮酒吃茶,家长里短中透着风雅。周作人说“文学上永久有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则他的文章,是言志而不载道的。胡适的评价颇中肯:“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舒缓从容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情调,正是  相似文献   

8.
<正>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坛上,周作人与茅盾同属文学研究会,并成为它的核心人物,共同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由于年龄之大小,学历之深浅,思想成熟之先后,周作人对茅盾有过不小的影响,又由于思想基调之区别,文化性格之差异,社会理想之不同,茅盾在接受这一影响时,又与周作人保持了不小的距离。结果,他们之间同中有异。同,使他们共同掀起了一场以现实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文学运动;异,又使他们很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所以,讨论一下他们之间的同异,不仅有利于认识他们的思想,也有利于认识五四时期文学运动的内在复杂性。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阅读训练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