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运算类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是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必有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在8a 2b 3(5a-b)中有同类项,但被括号限制着,不是自由之身,不能合并.怎么去掉括号还其自由呢?  相似文献   

3.
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如果有括号,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因此,解答整式的加减问题时,关键在于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应按如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利用去(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则进一步把多项式化简.在运算过程中,同学们总是易犯以下  相似文献   

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把系数化成1.但在具体求解时却不能死搬硬套,得灵活运用这些步骤,并且要施以适当的技巧,才能避繁就简.下面就常见技巧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主要概念有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上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这一章中的主要运算法则是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  相似文献   

7.
初一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同类项的概念之后,学习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它是代数式一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去括号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两种运算结合在一起,学生容易在计算上出现错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学习时,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数学知识,而忽略深层的思想方法,教师要通过引导,把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达成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很重要的《整式的加减》内容中,整式加减由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两步完成,其中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正好与有理数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完全相同,而掌握合并同类项不但需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而且要理解“合并”的含义,是指系数的合并.这样通过乘法分配律将整式的加减运算转化为同类项系数的加减运算,而合并同类项问题就化归为有理数的加减法,从而将整式的加减化归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七(上)第105—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相似文献   

10.
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题:用乘法原理求出(a+b+c)5展开式的项数.这题大部分学生都错解为有35项,35项是用乘法原理得来的,是展开后没有合并同类项时的项数.在实际的展开式中,我们都会合并同类项,那合并同类项后有多少项呢?该题的正确答案是21项.具体解法如下:因为展  相似文献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除了掌握基本的解法外,还应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 一、不要急于去分母 例1 解不等式等+等>寺. 分析与解:注意右边的未知项移到左边合并后。z的系数为1.故不去分母反而简便. 解:移项·得等一号>一音’...z>一_暑I. 二、先去括号看一看 例2解不等式 _詈-【导z+e)<丢c,一2T,+导. 分析与解:注意括号前的数与括号内的系数的关系,先去括号,得 z+4<÷一z+昔,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z<一2..’.z<一1. 三、利用整体合并 例3 解不等式3(3—2z)+2(2z一3)<3(2z一3). 分析与解:注意题目两次出现2z一3.又3~2z是2z…  相似文献   

12.
《海南教育》2013,(6):66-67
<正>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七(上)第105—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相似文献   

13.
邓清  韦宏  廖怡宁 《教育》2022,(9):67-69
数学运算能力是一种通过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算理和算法,准确地得出运算结果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一章的两个重要内容,它是初中生代数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着力点.而在"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相似文献   

14.
“三会”素养存在的递进关系(观察—思考—表达)与教学过程中的3个核心环节(创设和分析情境、构建和理解新知、巩固和运用新知)不谋而合.文章以“合并同类项”为例,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的抽象过程;通过归纳推理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问题解决,学会用合并同类项表达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三会”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5.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基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使不等式变成形如 ax>b(或 ax相似文献   

16.
第1课时 整式的相关概念 一、整式的运算 请问学们用文字叙述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整式乘除法则.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点 1.基础知识 (1)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基本方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①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②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相似文献   

18.
一、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还要验根?初一数学统编教材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归纳为: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化成最简方程 ax=b(a≠0)的形式;⑤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 x=b/a.那么按照此步骤求出一个方程的解后,为什么还需要验根  相似文献   

19.
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有五个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  相似文献   

20.
一、巧用移项法例 1 .解不等式 :1 37x- 23>67x 29。分析 :注意观察可以看出 :1 37x- 67x=x,所以此题可以直接移项合并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避免比较复杂的去分母运算。解 :移项 ,得 1 37x- 67x>29 23,合并同类项 ,得 x>89。二、巧用乘除法例 2 .解不等式 :0 .1 2 5(x- 1 )≤ - 14 。分析 :注意观察此不等式可以看出 :0 .1 2 5× 8=1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 8后 ,再移项整理 ,这样解比较简便。解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 8,得x- 1≤ - 2 ,移项 ,得 x≤ - 2 1 ,合并同类项得 x≤ - 1。三、巧去括号法例 3.解不等式 :45〔54(23x- 13) - 5〕>- 43x- 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