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内生于中国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内生性、本土性、现代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中国式维度”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根本底色,以党的领导为基本前提,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现代化维度”的现代性特质,要求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依法治理为基本方式,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工具体系和价值共享体系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  相似文献   

3.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中精准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担当、发展特质以及其在文化强国中的角色定位中认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转型起步发展、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三步走”中系统把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回应“人本”需求、“效能”要求、“时代”诉求三大着力点中彰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义,从“空间-人-资源”三位一体的总体逻辑中邃密空间再造、供需匹配与资源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4.
基层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深入探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和首都图书馆于2023年7月3日联合主办了“基层图书馆学术调研交流会”。40余名学者和基层图书馆馆长齐聚角楼图书馆,围绕“面向文化强国的基层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高质量发展”等若干议题展开探讨。本文从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体系化思路、制度化思路、专业化思路和人本化思路四个角度梳理青年学者的报告和专家们的发言要旨,并从中凝练出实现中国式基层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路。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5.
2022年11月3—4日,202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线开幕,来自国内高校图书馆和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共约1500人相聚云端,共谋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论坛以“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生态、面向学科发展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协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与管理优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人才资源建设、图书馆联盟合作与发展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文章综述了本次论坛各位专家报告和交流的前瞻思想和研究成果,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拓宽新思路,激发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是国内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在校生的图书馆利用场景展开调研,旨在理清发展现状,明确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从在校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生活及学习场景、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及图书馆空间布局需求等方面综合了解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现状,以及对图书馆服务提升的诉求,为实现“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广欣 《兰台内外》2023,(36):69-70+79
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全面的现代化,是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现代化。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医院档案管理迫切需要转变理念,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分析了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即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呈现出的数字化存储、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共享和智能化管理等主要特征,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路径,旨在为提升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简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以及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变革实践中,梳理概括出我国当代图书馆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协同创新发展的5个主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新的阐释。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适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定位,不断加强特色资源建设,以治理水平现代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服务精准化来统筹推进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①构建了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标准化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②扎实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得到明显保障,“图书馆+”和“互联网+”服务创新成为新常态,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阅读新场景,“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快形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③数智赋能开创文化惠民工程新局面,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④古籍保护工作硕果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年发展中显现出四个主要特征: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动力;③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发展“中国样板”;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示范引领国际发展,开启“中国经验”的世界化时期。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开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图景。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要求、战略部署,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办好图书馆等于办好学校的一半”、“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等等观点,都足以说明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为完成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以适应高校教学、科研、教改不断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具备一支能在气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定发展自信心、汲取科学方法论、增强创新自觉性,积极构建中国式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十三五”建设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的关键之年,面对不断变幻的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第十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围绕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创新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数据、服务、管理:规划与突破——畅想Lib2035”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探讨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立足高校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探求如何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战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文章总结凝练了本次论坛的特色、内容与亮点,探索图书馆事业“十四五”规划及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时期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要求,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型升级,寻求合理措施推动发展理念和方式变革,以便于实现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朝着智慧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进一步提升读者信息服务,增强图书馆服务质量,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助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图书馆新时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2-17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在北京海淀区永丰乡稻香·湖景饭店举行。此次论坛缘起于北大、哈佛两馆在中美高校图书馆交流中所达成的共识。随着中国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高校图书馆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既有根据国情所创造的独特经验,更多的是近30年来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成功经验的结果。中国高校图书馆愿与美国同行分享这些经验,并请他们以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检视及给予启示,以求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图书馆也希望了解中国图书馆进展,在这…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是技术聚合、设备迭代、概念创新、未来畅想的多元产物。图书馆与元宇宙融合是图书馆走向数字化、智慧化、专业化、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尽管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尚处内容梳理、应用探索、实践盲从的初级阶段,缺乏相应法律法规规制,存在概念炒作、过于炫技、与资本捆绑等弊病,忽视了概念创生到实践落地的复杂性。但元宇宙对图书馆现实与未来发展具有多重意蕴,可促进“馆员—读者”人的现代化转变、引领“馆内—馆外”技的耦合化嬗变、推进“空间—设备”物的智慧化革新、促使“乡村—城市”社会的学习化变革。为进一步推动元宇宙图书馆价值意蕴落地扎根,须通过“减”“增”并行、“内”“外”并进、“质”“量”并提、“上”“下”并促等路径,促进元宇宙图书馆服务化、协同化、多元化、衔接化,以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元宇宙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87年6月,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通过了新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响亮地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这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向向未来的需要。这说明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在由比较封闭的文献收集利用机构向开放的多功能的文献情报中心发展。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走向现代化图书情报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图书馆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文献情报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图书馆还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目前,我国有高等学校图书馆1053所,文献收藏总量为3.45亿册(件),占全国  相似文献   

20.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档案治理现代化为引领,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以档案治理现代化引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图、情、档领域青年学者展开讨论,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