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郭象的《庄子注》把魏晋玄学推向新的阶段,促进了儒道合流、各家互融的发展趋势。《庄子注》提出了具有调和色彩的“独化论”想思,改造和综合了当时有、无两派的基本哲学观点;在表达这一思想的过程中,又形成他的一套完整的独具风格的范畴体系。这是郭象哲学想思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郭象注释《庄子》一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庄子注》的哲学范畴,在内容上非常丰富,在形式上又非常新颖。郭象无拘于原旨,按照魏晋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融会先秦以来儒道二家之所长,综括魏晋  相似文献   

2.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这样理解郭象的认识论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只仅仅看到了其认识论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且对这一个方面作了表面的、片面的理解。考察郭象在《庄子注》中关于认识问题的论述,他的认识论思想有三个方面,“冥而忘迹”论只是其中之一。从郭象认识论思想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来理解他的“冥而忘迹”说,它并不神秘,且这个“忘”的认识论与郭象的“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独化”本体论有内在的一致性。郭象的“独化”本体论实质上并不是一种逻辑分析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显现、现象性的境域,它需要的是象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关于郭象与庄子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的意见都认为郭象是借《庄子》发挥自己的思想,与庄子本意相去甚远,是对庄子思想的背逆。认为郭象与庄子的思想不符合是有道理的,但止于此是不够的。郭象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是通过注庄的形式而加以表达以及其与庄子思想渊源很深的事实。郭象与庄子的区别乃是建立在郭象与庄子思想的联系的基础上的,二者有着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自魏晋以来,“有无(动静)”之辩长期成为天道观上论争的中心。盛行的玄学和佛学唯心主义都以“虚静”为世界第一原理;虽然不断遭到唯物主义者的批判,但都未能真正驳倒它们。向秀、郭象提出了有无统一的思想,却陷入了相对主义。柳宗元、刘  相似文献   

5.
胡宏是南宋初湖湘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理学家,他以自己的心性论哲学为基础,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因民之性,导之向善”的教育作用论思想;“有体有用,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论思想;“系统完整、辩证统一”的学习论思想;“尽心成性,求其放心”的德育论思想。这些教育哲学思想中虽然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充分挖掘、研究,批判地继承这些宝贵的教育哲学思想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对“天道”有知论的怀疑,是他的哲学思想中光辉的一个组成部分。顾炎武的《日知录》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司马迁在他的《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里,在大量的叙(序)事中,虽没有下断语,实际上已表明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8.
有论者认为《三侠五义》的灵魂人物白玉堂是甘受招安的投降派,从而批评书中英雄人物是“驯服的走狗”,该书“也没有什么思想见地”。而笔者认为:白受封非其所愿,是受到江湖兄弟的情感绑架,才暂时蛰伏于开封府。作者着意刻画了他的苦闷挣扎与逃离。因此不宜简单认定《三侠五义》宣扬奴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一些欧洲哲学史教科书,对于赫拉克利特的神学思想,不是采取回避态度,就是聊聊数笔,一掠而过。这就产生了问题:赫拉克利特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若是有神论者,是泛神论者还是一神论者?他的神学思想同其它哲学思想是什么关系?搞清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其存留于世的残篇中将近四分之一的神学片断。1 赫拉克利特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谈到:“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见该书第6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相似文献   

10.
哲学·哲学史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刘学智 (1,5 )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张 强 (1,12 )《淮南子》易学思想简论高新民 (1,19)“六家七宗”新论杨维中 (1,2 4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西方哲学解读的一个基本视角宋宽锋 ,郝 娟 (2 ,33)智的本体论与爱的本体论———中西本体论的歧异与会通 张再林 (2 ,4 2 )人文学科的古典形态尤西林 (2 ,5 1)论现代思维结构的转型孙红娟 (2 ,5 7)论郭象“独化”范畴的哲学意义康中乾 (3,2 8)张载关学学风特质论———兼论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林乐昌 (3,33)论毛泽东的文化理想周 民…  相似文献   

11.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又名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荀况的著作《荀子》,现存三十二篇,保存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他提出“法后王”,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开历史倒车;他反对“复礼”而要求变礼,对“礼”作了新的解释,坚持“法治”路线;他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思想;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反对儒家“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等等。他的思想,在法家反对儒家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载哲学的本体理论有一个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只有对这一具体历程加以考察 ,才能真实地把握其理论的特质。张载哲学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 ,分别以《横渠易说》和《正蒙》为代表。其本体理论始于“太虚即气”论的初步探索 ,经历了“太极—太虚 (气 )”论和“太和—太虚 (气 )”论的建构发展阶段 ,形成较为成熟的本体宇宙论形态 ,确立了儒家人文主义天道观。  相似文献   

13.
张昕怡 《美育学刊》2020,11(2):I0005-I0005
“意境”几乎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复杂的范畴,一直是文艺理论界争鸣的热点,其内涵至今仍然在不断丰富中。目前学界关于“意境”研究集中于四个维度:意境史研究、多学科多视角的意境研究、文艺作品的意境研究、“意境”的学科建构。恽寿平在清代被公认为花鸟画第一大家,清初山水六家之一,他的《南田画跋》论思想之精湛、语言之诗情画意,清代画论无出其右。恽寿平的意境观念在中国画论之意境论中处于开创地位,在意境观念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闵靖阳的专著《“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在恽寿平意境观念的研究中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之功,丰富了“意境”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功夫论是建立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自我领会和“为圣”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同龙场悟道也是从“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为圣”问题出发的,同时龙场悟道是经典注释学的领会.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曾说“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着五经亿说”.由此可见他的龙场悟道不是想树立独到的思想体系而是发掘经典里的儒家之道.总体来说,《五经臆说》是想通过经典注释的方式来领悟“圣人之道”的王阳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明洪武年间,大案迭起。其中较早的一宗就是“空印案”。今之论者以《明史·刑法志》的记载为据,认为此案发作于洪武十五年。这是不正确的。首先,《国榷》卷六洪武九年闰九月丙午怀庆知府林方徵上言曰:“……又去年诸行省官吏悉坐空印被罪,而河南参政安然,山东参政朱芾反得升擢,朝廷赏罚有失明信,何示劝惩?”可见,此案实发生于洪武八年。其次,济宁知府方克勤是“空印案”的涉及者。他的儿子方孝孺写的《先府君行状》载,方克勤“(洪武)八年……得罪,谪口浦,终岁  相似文献   

16.
“气”论是庄子解释生死的契机,庄子认为:死为“物化”,对人而言,生之忧苦,死生,“命”也,死生同状是人的本真存在。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用旷达的态度来安顿“命”,最终达到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论》为王宗岳所作。研究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力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8.
董楚平同志的《论平均主义的功过和农民战争的成败》是一篇值得引起重视的文章。据他说:“平均主义之风,使很多人患了流感。作者也发过高烧。本文是近来的自我反省,自我拨乱反正。”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是很对的。但该文认为“从平均主义到封建主义,从农民政权到封建政权,……既不是倒退,也不是走弯路,而是前进;这种转化,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种转化愈快愈好”的观点,却使我难以首肯。因为,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其爱国思想在他所著的书中随处可见;又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同黄宗羲、顾炎武一道,被称为清初的三大师,但他们所走的学术道路却不相同。黄、顾二人比较接近,而王夫之则以一位哲学思想家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思维活动。他的哲学思想正和列宁批评黑格尔思想的形式性相似,有形式性的优点,也包含着形式性的劣点。对于他的思想,过去人们研究的很少,梁启超只叙述过其思想的一些片断,而在之后的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陌上桑》主题,过去许多人认为是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的面目,表现秦罗敷反抗权贵的高贵品质的。我们认为,在《陌上桑》里,使君并不是一个荒淫无耻之徒,他同作品中的“行者”、锄者”等一样,是为衬托罗敷的美而服务的。《陌上桑》在歌颂罗敷美的同时,主要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