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会分析文章,能提高阅读水平,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怎样学会分析文章呢?可以从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的运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几方面入手,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一、通读全文,理解字、词,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字词理解,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因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每个字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要学会品味词语;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如在讲《紫藤萝瀑布》中:…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另有语音、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教学质量的好坏、单词掌握的多少,关系到学生外语能力的运用和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一般来说,阅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阅读基础的强弱。阅读基础主要指:(1)词汇量和语法知识;(2)相关的背景知识;(3)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没有词汇,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词汇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它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学生词汇量不达标(高考要求2000词左右)是当前阅读训练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近三年NMET阅读理解题字数及答题参考时间的统计数据可知(1998年为1915词,  相似文献   

3.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假问题.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更强调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总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指导阅读、读出“味”来 阅读是理解的第一步,没有阅读,就不能理解。要教给学生阅读三步法。(1)初读课文,圈点生字、生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2)精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大意。(3)研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章阅读中的组织材料呈现位置及抽象概括水平与阅读绩效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当组织材料在同一位置出现时 ,低概括水平的组织材料比高概括水平的更有利于初中生对文章信息的迁移 ,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当组织材料抽象概括水平高时 ,对初中学生位置置前要比置后对文章阅读的影响效果明显 ,对中专学生而言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释“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中,“冒”单用有“冲犯”义,又可与“感”义同,具有“遭受”义。“感”、“冒”可连用并与“风寒”、“暑气”等词语搭配,还可以省略宾语而凝结为复合词。这就从词汇史的角度究明了“感冒”一词的来源。《辞源》修订本失收,宜补,某些注释有误,当正。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明确的规定,但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概括文章中心时不能放眼全篇、高屋建瓴,往往表现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能抓住文章的“文眼”;或以偏概全,分不清现象与本质,猜测词义,脱离语境,望文生义、一知半解,逻辑推理不严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忽略了阅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束缚了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2)语言因素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形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的常见题型,主要检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整体语篇的感受能力、限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推理判断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所获取信息的评估能力,具体的说就是考查文章的个别词和句子,文章的某细节、主题背景、结论寓意等.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背景生活中的各种常识、科普知识和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能力.有的也可能涉及对全文意思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对一些问题作出判断.阅读理解是难度高、易失分的题型.阅读理解是考试的重要题型,它的文章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书信、各种图表等;文章内容广泛,题材不同,有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方面.那么如何做好阅读理解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的词,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甚至会阻碍他们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英语阅读中遇到的词汇障碍分有熟词僻义和生僻词两类,当阅读中遇到直接影响理解文章或段落主旨要义的词汇,学生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合理推断出其准确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以后的《老子》注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些词义误考.以晚近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底本,与各家注释所据的传世本进行对勘,择取“粪”、“握固”、“加人”三词,对诸家释义进行考辨,或择善而从,或别出新意,认为三词分别为“为田施肥”、“握拳紧”、“施加”义.  相似文献   

11.
黄大权 《阅读》2008,(4):20-21
笨笨熊通过了阅读能力第五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测试的消息,让整个森林都轰动了。笨笨熊决心再接再厉,向第六级“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发起冲击。你瞧。他正在小书虫博士的辅导班学习呢。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学习的心得体会吧。  相似文献   

12.
对前人倡导的“(词汇教学)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重视词语多义之间的深层联系的讲解的实际意义”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这样的词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词的概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探究英语阅读技法,具有促进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学生英语水平提升过程中,隐喻教学与阅读词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教育工作者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在教师清楚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词汇认知教学、基本范畴词教学、语言相似性教学、词语隐喻义认知教学等路径,实现学生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技巧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杨裕华 《阅读》2015,(10):20-21
天天:最近,我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题目,可怎样才能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呢?晓晓:我也不太明白啊,我们去请教杨老师吧。杨老师: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放在文章里来理解,从上下文中找到能表现这个词语意思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一要求体现了对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对背诵文言文的重视。可是实际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对讲不透的知识就直接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关键在初中学习阶段。而这一阶段中 ,关键又在于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符合心理语言学模式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采用导读法达到这个目的 ,并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7.
针对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重复手法的艺术性应用进行理解。首先,引导学生把小说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弄清其用意;其次,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领会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把握文章的思想。从而通过引入形象思维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作者对重复手法的艺术性运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以文修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晓燕 《阅读》2007,(4):34-37
这是一篇生词比较多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先自行阅读,去猜测一下生词的意思,等到真正不能理解一个词的意思,并影响到对文章意义的了解时再看一下注释,通读一遍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注释,最后将故事再读一遍。  相似文献   

19.
黄大权 《阅读》2006,(11):20-21
同学们,听过德国名作家歌德说过这样的话吗?“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读章是这样。理解词语也是同一道理。我们不仅要读懂词语表层的意思,而且要读出词外之义,这样才能领略到章的精彩之处。要达到这一境界通常要经过三步: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三阶九步法”教学模式以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为单位,开展教学。“三阶”是指课堂导学、基础巩固、能力拔高三个阶段,也是三级从低到高的能力阶梯。每个阶段又包含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三阶九步法”促进学生从初级学习到高级学习,打牢基础,加强反思,训练思维,提高学科素养,助推学生达到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