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互联网面世以来,报纸就一直充当着为网络提供免费午餐的角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精心烹制的美食被人无偿享用,个中滋味难以表述。网络无情地蚕食报纸的地盘,眼见着读报人日趋减少,报人却每每束手无策。传统报纸要与网络真正融合,不走出免费的怪圈不行。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著名的美国报业研究专家辜晓进先生,第一时间为本刊编译了《西方加速推进报纸付费墙建设》、《构建伟大的报纸付费墙》两篇文章,提供了西方报纸应用“付费墙”的最新信息和趋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报纸网站的"收费vs广告"争论由来已久,今年5月初,当默多克对外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免费午餐",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时,报纸网站经营模式争论再次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3.
张劼 《今传媒》2005,(12S):44-47
在“都市报纸冬日说”、“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时,免费的精神午餐也开始疯狂的扑到鼻尖。今年,《河南商报》计划免费发行;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送报三个月;《Ⅰ时代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广东日报》即将出版免费报纸……免费报纸在国内开始正式抢滩传统报业市场,并试图分割报业利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信息免费浪潮中的报业盈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正在经历一种基于免费理念的商业模式变革。2005年,维多利亚的“布莱克传媒集团”宣布,该公司又收购了7家免费赠阅报纸,这使得该集团拥有免费报纸的数量达到了17份。“免费报纸,加上集团现有的家庭直投周报和付费社区报纸,我们的报纸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收益。”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瑞克·考诺说。在威斯康辛州的奥什科士,一份定位于家庭阅读的小规模的免费出版物,利用学校的服务中心,将报纸夹在学生的书包里,让学生把报纸带回家;在达拉斯,一家市民报除夹在《达拉斯早新闻》中发行外,还是一份独立的免费出…  相似文献   

5.
“免费报纸”概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的世界报业,如果说有什么“关键词”,“免费报纸”当属其中。本文给免费报下了一个定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历数此类报纸的发轫、成长历程,分析它的赢利与办报模式,及对传统报纸的影响,并瞻望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香港免费报纸<都市日报>于2002年创刊,<头条日报>于2005年分别创刊,这些免费报纸一问世便对香港报业带来强烈冲击.为探讨免费报纸对收费报纸的冲击,笔者于2008年2月在香港学术访问期间,对读者进行调查,为业界了解免费报纸与收费报纸的竞争提供窗口.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报纸发行环境日趋紧缩的背景下,免费报纸却渐成气候,风景独好,尤其在欧美地区似乎成了一种浪潮。据介绍,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世界报业趋势2006》中称:免费报纸已占全球报纸发行总量的6%,而欧洲免费报纸竟占到当地报纸发行总量的17%。国内早在上世纪末尽管各类纸介商情资讯和广告DM就已开始风行,但这些毕竟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的成长给全世界的传统付费报纸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传统付费报纸与免费报纸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本文对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指出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采取了蓝海战略,与付费报纸并没有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限资源的争夺,而是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同时,本文还对免费报纸与传统付费报纸进行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付费报纸的相应竞争战略,此外本文还根据市场机会的大小,传统付费报纸对免费报纸市场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在实践中传统付费报纸的四种战略。最后,本文指出国外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对我国报业发展的三方面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锋 《新闻界》2009,(1):35-37
本文以免费报纸作为探讨的对象,时免费报纸的兴起与发展、国外的免费报纸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免费报纸发展各自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用理论的视野对免费报纸出现的原因、免费报纸作为营销手段,作为报业环境变化的应对之策等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免费报纸持续性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吴翔 《新闻实践》2010,(11):47-49
后金融危机的英国报业,并没有与其他行业一样迅速复苏,目前对于报业莫测的未来,英国报界有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第一种是坚持新闻的免费化,在一些地方报纸率先转向免费报之后,这种观点在一些主流报纸中也开始流行开来,我们可以称之为“免费派”;第二种,就是坚持新闻的质量,坚持报纸提价和网络新闻收费,  相似文献   

11.
免费报纸的兴起及其运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月6日 ,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宣布 ,双方将合资组建“北京地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与有关报社合作 ,在北京地铁系统内推出一份免费的地铁报。免费报纸究竟如何运作 ?它会对传统付费报纸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传媒人的关注。一、免费报纸方兴未艾免费报纸本不是新鲜事 ,自有报纸以来 ,免费报纸就一直存在。世界各地都有向人们赠阅的报纸 ,但绝大多数是一些基金会办的 ,有些是群众团体、行业协会、俱乐部为沟通组织内部情况而办的。本文论述的不是这类免费报纸 ,而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面…  相似文献   

12.
金涛 《新闻记者》2005,(2):66-68
免费报纸的快速扩张,是时下欧洲报业的一个典型现象。近年来,以《地铁报》(METRO)为代表的各种免费报纸在北欧的兴起,绝非偶然。免费报纸迎合了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给传统报纸带来的挑战,犹如一剂“毒药”;而给当地报业市场的冲击,更像是一场“地震”。  相似文献   

13.
罗兵 《新闻三昧》2005,(2):48-50
报纸与一般的商品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个性,在“双重销售”的过程中,报纸随时要面对双重消费——报纸内容消费和广告消费。报纸的价格通常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其成本,有的报纸甚至干脆免费发行。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经营状态背后隐含着一个与一般商品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广告赢利模式。报纸赔本出售给读,获得大量的读,吸引大量的“眼球”,获得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注意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赵曙光 《传媒观察》2005,(11):24-26
每到征订旺季,各家报纸都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以期获得更多的读者。零买报纸可以获得玫瑰花、消暑饮料、化妆品等各种各样“见面礼”,长期订阁将会获赠电话卡、食用油、家居用品等价值更高的礼品,很多报纸还组织免费看房、免费看车、免费问诊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动员,提供期限不等的赠阁时间等等。但是,整体上而言.征订旺季的报纸促销行为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随意性和临时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厉国刚 《青年记者》2006,(19):43-44
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里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此后,免费报纸逐渐风靡全世界,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创办了免费报纸。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I时代报》,是我国第一张面向大众公开发行的有正式刊号的免费报纸。该报纸以新闻与信息为主,采用在地铁站、公交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媒介化程度的提高,获取新闻信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网络等数字媒体的冲击,做为第一媒介世代的主要媒介报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免费报纸出现并成为报业市场上应对冲击的新兴力量。免费报纸是否适应我国的报业环境,能否在成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本文拟通过分析免费纸生成环境来为我国免费报纸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崔敏  朱洁 《新闻实践》2011,(11):69-71
2011年9月21日,香港第六份免费报纸《爽报》上市,目标发行80万份。由此,“壹传媒”也加入了免费报纸的战场。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问世,使报纸这一传统媒体遭受到巨大的打击。所以现代报纸一般有两个转型趋势,一是变成数字报纸,在网上发行,可以说是为了尽快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二就是变成免费报纸。“免费”将来会成为人们愿意从纸媒报纸上获取信息的唯一原因,这是一个趋势。蚓匕京娱乐信报》和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向“地铁报”转型。北京地铁里每天有500万人的客流量,如果每5个人里有1个人拿起一份免费的《信报》阅读,那么《信报》马上就能成为北京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虽然发行没有任何资金回收,但是这样巨大的发行量,毫无疑问会吸引支撑报纸真正的大头——广告。  相似文献   

19.
十堰市档案局在《致全市民营经济大户的一封信》中郑重承诺,竭诚为民营企业提供无偿、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的各项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档案部门自身是“清水衙门”,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尚难保全,为何能为民营经济提供“免费午餐”呢? 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下,“中小企业民营化,县域经济民营化”是深化国有  相似文献   

20.
刘君 《网络传播》2010,(3):42-43
报纸数字版免费,笔者是由衷的高兴的。从环保角度来说,报纸印刷需要多少的大树。有资料说“一裸20岁的树大约可造3000张A4纸,一份对开16版的‘640’报型报纸,大概需要64张A4纸,也就是说每印刷46.875份报纸,就将用掉一棵树。”而“680”型报纸,则需要更多的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