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当不知一个时代刻本的具体刻印时间时,当难辨同一种文本的不同时代版本时,当各家版本鉴定存有争议时,当一种刻本原本不存,传注本又较多时,若作推断,则往往依据避讳字。例如以避讳字有助于鉴定《近思录》的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2.
今存宋单刻李善注《选》,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本仅存残卷,唯南宋淳熙八年尤袤刻本完好。尤刻本多有五臣注阑入,清代以来大都认为是从六臣本出李善注而剔出五臣注未尽,此说长基掩盖了尤刻本的献价值。今以《选》诸传本综合考察,发现尤刻本底本是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一个校刻本,这个校刻本又是由一个有断烂的较北宋天圣国子监本之注更详的李善注本而以六臣注明州本李善注补其断烂而来;其断烂处恰为明州本删李善注标“善注同”、“善同某注”、“余同某注”之条,校遂取五臣某注补其断烂,于是阑入五臣注。这一发现,澄清了《选》传本的一桩长期悬案。  相似文献   

3.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书农书,现有时代朝鲜翻刻本存世。对这个刻本,特别是某些次序颠倒的向句子,学术界曾有怀疑。从古籍中稽查到的《四时纂要》引文与翻刻本对照来看,翻刻本是真的,从《四时纂要》刻印历史、流传情况、书目著录和明清古籍引用《四时纂要》数量变化来考察,现行的“在我们北宋时已经失传”之说不确,其佚失当在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4.
古文献“孃”“娘”的分别与《恒言录》校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时,“孃”字出现了“母亲”义,“娘”字出现了“年轻女子”义,这种分别一直延续至中晚唐前。中晚唐以后,“娘”字渐渐出现了“母亲”义,但“孃”字始终未曾出现“年轻女子”义,与“娘”字的用法区别甚严。无论从汉语史表义还是从原刻本存真这两个方面来看,今版繁体本《恒言录》中的两处8个“娘”字均属“孃”字之校误。  相似文献   

5.
《文选》为我国现存编纂最早之文学总集,胡刻本《文选》则为今人刻文选之依据,《文选》乐府古辞三首亦多次编选入中小学阅读课本,影响日趋广泛。胡刻本虽在尤刻本基础上更为完善,亦无法避免新的错误。笔者众本对校、他校,认为著者记载的差异肇于《文选》与《玉台新咏》记载之异,发现乐府古辞三首有异文共二十五处,兹逐一列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晋代王羲之撰文并书写的《兰亭序》、《黄庭经》真迹早佚,后世所传皆乃当时摹拓各种副本。其中《兰亭序》除《定武刻本》为最早外,唐摹系列推《褚遂良临本》为第二,然《褚本》中又以《颖井思古斋本》为最佳。或云《颖本》乃宋米芾临褚翻刻,历代争议颇多。“颖井《兰亭序》、《黄庭经》刻石”系唐褚临本,于万历年问出于古井,后虽毁于兵燹,但尚有残块存世,辗转千年流传,现归藏安徽省博物馆。校之新旧拓片数种,可见该石之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自烈是明末清初一位“严气正性”的名士和著作家,其交游之广、著述之丰,世所罕见。所撰《芑山文集》经清初至康熙中叶三次辑刻后遭禁毁,民国初年始刊入《豫章丛书》,今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规划项目子项目之一。通过版本考察与对比,整理者发现行世《豫章丛书》本与馆藏俞王爵校辑本同源,差异较小,而与馆藏清初叶瞻泉刻本无渊源关系,差异较大。这三种版本时代背景不同,风貌各异。取俞辑本以校《豫章丛书》本,使后者愈益完善,其中珍贵史料得以更好地发掘利用,便是今番点校整理的用意。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道”和“德”二字在先秦古籍《论语》《老子》《孟子》等中就有表述。所谓“道者,路也”,后来引申为“规范、规矩”;所谓“德者,得也”,从“心”“直”,后被引申为内心“品质”“自我觉悟”。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苟子把“道”“德”二个字合起来使用:“故学至平礼衙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宋代理学家朱赢也有关于“道德”的注解:“无乎不在之谓道,自其所得之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  相似文献   

10.
阳货之名,见于《论语》,然《左传》作阳虎,《孟子》则阳虎、阳货并见,至于诸子所引述、《史记》《汉书》所征录,皆作阳虎,与《论》《孟》异焉。历来注家多以“名虎字货”解之,其义晦而未明。据考证,货、虎古音相近,盖古人以音定字,往往二字通用,故古籍时而阳货、时而阳虎,而以“阳虎字货”者非也。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治《说》屡次转引戴侗《六书故》中所引的唐本《说》来考释字。可见《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有其重要的字学价值。通过考证,认为《六书故》引唐本《说》“械”篆的“或说内盛为器,外盛为械”非许慎《说》之原说解,只可作训读《说》之佐证。  相似文献   

12.
“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经传往往假借。学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论声转、破假借的理论.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以声音通训诂的实践集中体现于其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中。若将其中的某些结论验之于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献资料,。其考据之缜密,论说之精确,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3.
《吴孙子》历来注家蜂起,如著名的《十家注》。当代的郭化若将军和吴九龙先生的注本也很有影响,但智者之疏在所难免,再加上传世古籍共有的流传中的讹误,故疏漏之处并非绝无仅有。笔者利用《银雀山汉墓竹简》进行校读,从文字和义理两涂对一些零句作了新诂。由于笔者学识促狭,也许想象多于实证,此正古文献之大忌,姑名之为“心解”,亦卸责意也。  相似文献   

14.
今本《尚书》与石经本《尚书》之异文可分为五类,这些异文表现为借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的不同;其中亦存在义近通用、异体换用和文字讹变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认识早期《尚书》写本的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异文也是校读今本《尚书》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班固的《汉书》自传世以来,历经传秒和校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版本。宋代也有不同刻本,这些刻本分属于北宋本和南宋本,构成两大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6.
程一凡 《文教资料》2010,(18):211-213
阮刻本《仪礼注疏》为众所公认的善本,但因篇帙浩大、匆忙付梓等原因,其中仍存在一些脱衍倒误和校勘不精之处。本文以阮刻本为底本,以文渊阁本为对校本,又参校其他相关版本写成,旨在考订阮刻本之谬误,并对阮元、孙诒让校记中未尽当之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参考吸纳了多年来《金瓶梅》点校及语词研究成果,其较前有校本可谓“后出转精”,然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该校注本还存在一些失校、误校、误点、误注现象。现就该书第41回至第60回校注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以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18.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元来”一词的使用情况,判定《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明初除了官刻本多讳“元来”为“原来”以外,其他刻本仍有很多使用“元来”,由刻本中是否出现“原来”一词,大致可以推断该书是否为明代以前的刻本,而无法推断该书是刻印于明初还是明中后期,更无法推断其成书的年代.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原著使用的应当是“元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之所以将“元来”全改成“原来”,主要是因为它是官刻本,认为有避讳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藏书家劳权毕生校勘历代词籍的数量多达50余种。他以“校存异本”为原则,主要利用对校和他校两种方法,综合调动校勘资料,所校内容十分丰富,尤以“校异”和“补脱”最为突出。经他校勘的部分词籍后来辗转为词学家所见,为《彊村丛书》《全宋词》等现当代词籍文献的编纂与校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