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教师教育培训在教师教育中,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确立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  相似文献   

2.
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师教育培训。在教师教育中,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坚定的教育信念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解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总体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偏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学校、性别和教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中小学教师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承诺和教学效能,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以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成分.在我国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实施,但其专业教师还处于职业的探索期,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认同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模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任务认识不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角色模糊;还有研究指出,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尤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前人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在实践中的教师职业认同心理干预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拟考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课程培训对其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进而探究该课程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更为严重。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各种表现及其对职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以改善教师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动力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心中产生的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育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有明显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之初的激情和豪言壮志被现实的无奈和艰难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对1286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以及中介分析等方法对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压力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工作满意度在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稳定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要关注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注重学校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主体的一种精神和生存状态。教师能否体验到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以及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调查显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职业幸福感,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是:福利待遇低、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强烈、工作满意度低和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等。要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黄梅 《河南教育》2010,(4):13-14
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这就是工作倦怠.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有倦怠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高发职业群体。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中职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一般的高等院校教师相比,其地位、教育对象的素质等都导致了中职学校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考察融合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厦门市、中山市的367名融合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影响其职业倦怠.融合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这一特定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程度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和专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有调查显示,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广州市普教系统近万名中学教师中,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并且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育干部座谈会上,大家的焦点集中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笔者深有同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职业倦怠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和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第一,待遇偏低。曾经有一个调查数据表明,有71.1%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并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有13.2%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少一个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像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却没法成正比。以某县为例,一个工作20年左右的教师,月工资仅2000余元。教师工作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能量化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敬业精神,当教师发现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如此之低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很高的敬业精神。没有了敬业精神,随之的是失去工作热情,情绪厌倦,行为懒散,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时间一长,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通过对某市中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的调查分析和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揭示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现状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存在的差距。为了促进教师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协同发展,应从四个方面构建教师的职业素质基础:塑造职业品质;转变教育观念;完备知识结构;拓展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赣州市18个学校10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及41位教师的访谈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以社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压力为主;近四成左右的教师有明显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疲惫和少成就感;人口学变量和职业状态变量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在最高获奖级别上的差异折射出教师发展阶段中的"高原期";对职业的认同度及其职业能力共同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5%的教师有严重职业压力,43.8%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压力;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2%,7.8%和2.8%.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和人际交往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来自职业本身的压力、来自教师自身的个人因素以及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多处入手,进而从整体上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