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小区图书馆"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菲 《图书馆论坛》2000,20(1):71-71,64
日前,全国许多城市住宅趋向小区化,小区内环境优雅,生活方便。超市、酒吧、健身房等等,享受不尽的生活乐趣;邮局、医院、学校等等,配套齐全。不久前,我去深圳探访一位享受于全国优秀住宅小区的朋友,当她得知我在图书馆工作时即生感叹:我们这个小区要有个小小图书馆则是天上人间啦。可见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寻求精神食粮又是何等急迫。本文就如何适应城市住宅小区发展,把“住宅小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小区建设规划提出自己的设想。1何谓“住宅小区图书馆” “住宅小区图书馆”,指在城市小区范围内建设富有小区特色的小型…  相似文献   

2.
刘海萍 《图书馆》2007,(4):61-63
“专升本”高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支特殊队伍,其核心部门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有很多文章可做。探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升格”同步,并尽快与普通高校图书馆比肩,是本文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软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书馆“软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主要由工作人员控制和把握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读者利用图书馆产生实际影响的各种要素,“软环境”建设是图书馆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的“软环境”3个层面的内容、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的措施,以及在构建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电子图书馆是指以电子化数字化文献为主要馆藏的图书馆,而虚拟图书馆则用来指具有大量文献资源的Internet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公民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图书馆,是值得我们图书馆员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外语视听工作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外语视听工作应成为高校学生外语学习的“第二课堂”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健康观念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首要素质。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职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探讨了高校馆配合校有关部门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之剖析与唤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图书馆意识”是指“教师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熟悉度、依赖度和利用度”,影响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的主客观因素有四个,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主动参与学校的科技创新来唤醒与激活教师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独具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秉承传统使命的同时,应重新定位,担负职责,通过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图书馆人员队伍起了新的变化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十年的开放改革,我市中学图书馆在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中学图书馆研究会的领导下,在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中,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改革了过去的封闭型的单一服务方式,开展了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公民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图书馆,是值得我们图书馆员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结构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认为这种“图书馆精神”是人脑对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反映,为广义图书馆精神。从道德角度论证了当前业内所集中讨论的“图书馆精神”,实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狭义图书馆精神。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一组概念的集合。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重建,应以“广义法人图书馆职业精神”为基础,将探讨行政管理机构与图书馆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重点,以起码的职业义务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为目的,吸取西方人权理论的精华,与中国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依法治国之路,才能找到图书馆职业道德重建的路径,单纯从图书馆自身职业道德方面谈道德的重建,是没有出路的。同时评析了范并思等先生的“图书馆精神”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他的“图书馆精神”概括的片面性与维护图书馆权利论点的缺陷作了剖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四个回归”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一流本科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与“四个回归”有着密切联系,为推进“四个回归”的实现,高校图书馆要引导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发展要务,坚持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改革呼唤大学图书馆参与"教"和"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正逐渐从以往辅助性的“第二课堂”上升为学习的主课堂。大学图书馆以其自身丰富的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有效地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必将成为教学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大学图书馆参与教学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文章简述了图书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从“以读者为本”和“以图书馆员为本”两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郑玉池,袁月芝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嘴地。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的教育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职能或德育教育职能,旨在教育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  相似文献   

17.
读者工作,是指图书馆采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活动. 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既存在一般公共馆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情报中心,是知识的源泉,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强化,也是课堂教育的充实丰富和拓宽.  相似文献   

18.
肖鹂 《新世纪图书馆》2010,(1):46-48,42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图书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为“两型社会”服务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两型社会”服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学图书馆工作的几个问题容秀霞(广州市113中学图书馆)青少年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其次是来自课外阅读。而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宝库,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源泉,它不但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作为“第二课堂”弥补...  相似文献   

20.
三种形态图书馆主要指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及复合图书馆。本文从职业理念、管理范式、人才队伍、用户服务四个方面,对三种形态图书馆同存共异、和谐互助中的“差”“合”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