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最基本的两项活动就是对教材文本的诵读和探究.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经验,但在现代语文教育的百年变革中被证明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才开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对它的强调却是由来已久,它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是高水平阅读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应面对社会形势的需求,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抓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活动,通过学生文化社团、就业指导和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生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章内容,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万家喜 《阅读》2012,(11):1
众兴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为主,多渠道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就此还进行年级组比赛、师生擂台赛,  相似文献   

5.
诵读对学生发展具有增强语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诵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也给予了高度认同。目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理念、目标、方法、时空保障的缺失使得一些中学语文课堂上的诵读教学走入了瓶颈。文章分析归总了优效的诵读教学的基本特质:有情有趣、有声有韵、有感有味、有点有面、有法有序以及遵循多元、发展的评价原则和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英语口语诵读训练是提高航海学生英语会话水平的好方法,并就如何进行诵读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雯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0):141-142,152
经典诗文的价值已经过充分论证,诵读,是学习经典诗文的传统做法和有效做法。提倡经典诗文诵读,兼有道德教育和语文教育两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钦利 《阅读》2013,(31):1
宿迁市有一所百年老校——蔡集中心小学。近年来,学校把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怀作为办学目标之一,打造经典诵读特色,全力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学校连续五年在宿豫区"新华书缘杯"美文诵读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市诵读比赛第一名。学校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阅读·小书虫杯"双语阅读竞赛,并获得过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9.
民办院校的大学语文状况不容乐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试图通过经典诵读、深入讲解作品文化内涵、了解语文之用等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重视语文,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味—积累"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以读为本,在充分品味文本的基础上,突出积累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积累的兴趣,感受积累的成果,为写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采用诵读—品读—积累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和运用叠词,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写作水平。教学时,可采用指导诵读、感受音韵美,品味想象、体会画面美,调动情感、创设意境美,以读促写、传情达意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及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闾琳 《阅读》2024,(7):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文化自信”放在了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首位,明确要求学生要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性著作,具有深远价值。本文从课程编制、课堂落地、评价反馈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策略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学财富。在现行的教材中,古诗词、文言文、经典篇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针对学生群体的经典读物也层出不穷,家长、老师对学生经典的积累更加关切和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学生对经典漠然、无兴趣,学生课上课下死记硬背,无意识、无应用,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经典的内涵情趣和逻辑。学生处于机械学习的现状。因此,笔者将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背景,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入手,以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即: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态为视角来谈该理论对经典诵读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已经走进学校,走入社会,融入生活,成了人们的生活规范、行为准则。经典作品资源库的构建将进一步让人们深入学习和理解经典作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从中华经典诵读资源库构建现状、原因分析、构建的原则和意义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对资源库的构建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不断完善资源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冷颖 《阅读》2015,(11):2
百年老校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确立了"培养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的办学目标,以课程文化领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贴近童心,创新形式,力求快乐诵读。"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全景英语课程"拓展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并与英国海格里小学结成课程资源开发团队。  相似文献   

17.
诵读中,情是灵魂,气是发声的动力,声是传情的载体.诵读要恰切地领悟作者的情感,再配以科学的气息支持、准确的发声技巧,才能达到动情、动听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感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阅览、诵读优秀的语言文字,习得语感;进行科学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学得语感;鼓励想象联想,注意意象积累,获得整体语感;重视言语主体的生命体验,优化阅读习惯,形成高级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诵读困难也叫发育性阅读障碍,是指儿童不能达到相应年龄阅读的正常水平的心理状态。它的体现方式因人而异。本文主要从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诵读困难症状着手,探讨几种战胜诵读困难的策略,供家长和教师参考,以便更好的帮助孩子战胜诵读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古诗篇目简析诗歌是人类文化的先河。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为了使这颗明珠继续璀璨夺目,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