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灿烂的隐逸文化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具有隐逸倾向的作品贯穿着山水田园情怀和隐逸情怀,渗透着隐逸人格精神,在对意境的营造中体现出了隐逸文化一脉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承与绵延。  相似文献   

2.
隐逸情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封建政治体制和文人们心中理想的矛盾。并且每个时代有个自不同的特征.这也就形成了封建文人们不同的隐逸方式,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大概有道隐、朝隐、林泉之隐、中隐、酒隐等不同的方式。今天的人们也可以从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中借鉴到有益的启示,以便在复杂的世俗中保持一颗平静之心。  相似文献   

3.
肖智成 《文教资料》2013,(17):15-17
独特的个性气质、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多样的文化浸染,共同构建了汪曾祺复杂的思想情感。深厚的古典文化、新潮的自由意志、真淳的生活态度与高雅的超迈精神,一起圆融内化为汪曾祺超越现实而隐逸人间的独特情怀。隐逸情怀无疑是其创作思想中的一个维度,主要表现为崇尚自然的乡土情怀、旷达超然的人生境界、边缘诗化的叙事立场与明净淡远的审美倾向等。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与柳宗元的《江雪》均是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作者都厌倦官场的纷纷扰扰,向往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山水,表现隐居的乐趣。然而,二人的不同个性与经历使诗中所表现的生活美感不同,展现了作者不同的隐逸情怀,柳诗的隐逸情怀更悲愤孤傲。  相似文献   

5.
戴表元一生适逢时代巨变、江山易主,其的后半生也基本上是在隐居、交游与授徒的中度过的。其诗歌创作中也透露出浓厚的隐逸情怀。隐逸,是对人生的看透,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时代旋涡面前的逃避心态。戴表元之隐,与交游紧密结合,把隐逸看成是一种文人的风雅之举,因此又不得不为生计奔走以寻求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6.
孤独意识、隐逸情结及宗教情怀是刘长卿山水诗歌的三大情怀,也是值得探索的地方。科举失利、两遭贬谪、衔冤入狱,以及诗人自身的性格是刘长卿孤独意识之源。官场的险恶使得刘长卿渴望隐逸宁静的生活,然而对社会对国家的忧虑意识使刘长卿始终跨不出“出世”的步伐,隐逸思想却更加浓烈。当时盛行的天台宗对刘长卿影响很大,与僧人、道士颇多交往,使他有追求超出凡尘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金元之际的"一代宗匠"元好问与名列宋末四大家的蒋捷分别是由金入元和由南宋入元的著名词人。他们的生命意识里都有着强烈的隐逸情怀,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成长经历、隐逸思想渊源等方面的差异,两人在对待"隐逸"上又有着不同方式和态度,他们以不同的隐逸方式完成了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和完满,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戴叔伦诗歌创作中有一部分是与润州相关或直接创作于润州的,这部分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戴叔伦的家乡情怀和隐逸情结,戴叔伦的隐逸情结与其家乡环境、家庭影响等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早晚期小说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以传统文化为视角对郁达夫的小说进行观照,可以发现郁达夫小说所表现的名士风度与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逸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11.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得主、中年诗人义海的诗歌创作其实已有三十年。在博士、院长、教授、翻译家等一堆称号中,义海最喜欢的还是诗人这个称谓。作为学院派诗人,他一直坚持智性写作,以酒神精神的张力,以语言学狂欢的哗然,以唯美主义的深情,以构架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自觉,构成当代华语诗坛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4.
王念孙历来以小学名世;但他游历山水之间时,也曾吟咏放歌,所作《丁亥诗钞》,颇见功力。品味其诗,内容丰富多样,或叙述游历,或描绘景物,或感慨身世,或寄怀古人;艺术上则崇尚古体,追求自然。细加推敲,《丁亥诗钞》并非都写于丁亥年,且有存疑之处。  相似文献   

15.
海子是众多诗人中独特而传奇的一位,他怀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火一样的热情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同时也是他诗学主张的实践。海子试图用诗歌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诗人海子的创作是较为成功的,他的不少诗作都体现着中西思想的融通,值得我们仔细品读与反复阐释。这种阐释,不仅有助于塑造现代汉诗的经典,而且也能给当下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论文以他的短诗《九月》为个案,分析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诗性思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走向海子     
诗人海子的死震惊了文坛。他的死是诗的悲哀诗的不幸。从诗歌创作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创作画上了一个令人惋惜的句号 ;从诗歌影响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安上了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魏耕作为清初一大要案“通海案”中的政治人物,人们往往把他作为反清复明运动中的一位义士,而忽略了他在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地位。文章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遗留下来的《雪翁诗集》的研读,以诗歌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来发掘魏耕身上颇为复杂而又极具反差的心态及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秦观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甚高且备受推崇.今传《淮海词》中恋情词约占半数,本文根据描写对象以及风格的不同,将《淮海词》的恋情词分为三类:清新活泼的常人恋情词、咏他人恋情之词、文人歌妓之艳词,并分析其写作特色,以求从整体上把握秦观的恋情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海子为重点个案,以透析诗性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和精神之基本进路为观照视角,以考量审美与信仰作为潜在极性的抒情场中诗性个体的精神生态深富悲剧色彩的两重性表现为主线,试图触摸一下诗人"生命叙事"的内涵,找出某些贯穿诗人心路历程的"真值"函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