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自逼”成才的魏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生是我十分崇拜的当代名师。我常常想,魏书生何以有如此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何以有那般出神入化的教育教学艺术,何以有那么多令人仰慕的学问与成就?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相同的。魏书生为什么能够在多种社会任职中应付自如?为什么能够在一个市教育局局长的位子上还能去当校长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胡滨 《广西教育》2014,(1):28-28
在我国,首先提出“生命化”概念的是哲学家黄克剑教授。“生命化教学”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使生命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富有无限活力的教学境界,它是对儿童的关爱、理解、成全与信任,是实现师生生命涌动的成长历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化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对话”。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看似在重视生命,实质上却走向了轻视生命;中学生因为无法承受生命如此之重。所以才会走向生命之“轻”。  相似文献   

7.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8.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9.
周琴 《四川教育》2007,(4):19-19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出现的“无人的教育”等现象,从生命视野出发,全新地注解语文教育与生活、智慧、生命的关系。生活、智慧、生命分别是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12.
伍政 《四川教育》2007,(4):18-18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13.
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人死后,周围漆黑一片,面对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悄无声息,无人交流。”他说的这个死后世界与法轮功对刘思影所描绘的“人死后,有一条用黄金铺成的道路指引着到达天堂,在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是相反的。很显然,这位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让儿子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在现实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4.
阳程 《文教资料》2014,(25):50-5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该如何存在,我们应如何追求理想的生命境界?人们也许可以从庄子的“达生”思想中寻找到答案。庄子的“达生”思想主张顺应性命之情,以通达生命本体。本文以《庄子·达生》篇为基础,从“以何为生”和“为何而生”两个层面,具体阐述践行“达生”思想的要义及“达生”思想对教育的启示。践行“达生”思想的要旨在于形神兼修,既要以技养形,又要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以道养神,努力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与此相应,达生教育应做到率性而化,各尽其用;重内轻外,游心自由。  相似文献   

15.
袁浩 《今日教育》2013,(7):21-21
近期,媒体报道的校长(教师)性侵学生案件、“校长下跪求学事件”,引发公众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学识、专业性的“不信任危机”。这不得不令我们反省,该如何找回失落的师道尊严?“道尊”而后才有“师尊”,找回失落的师道尊严,需要每个教育者守住“不伤害学生”这根基本的底线,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朝着为人师表的理想境界,不断完善人格修养、丰富学识、提升专业水平。如此.办理想学校的教育梦才能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川 《青年教师》2007,(2):33-35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生存于生命世界之中,人的生命并不是纯然作为一个观察、分析、思维的对象性存在。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生命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直面教育、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价值导向的“生命教育”新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旗帜。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应进行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应突出其应有的“生命性”。历史课堂教学亦须如此。历史课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情),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思考(理)。在教学实施中,如何突出历史教学的生命性?笔者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应进行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应突出其应有的“生命性”。历史课堂教学亦须如此。历史课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情),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思考(理)。在教学实施中,如何突出历史教学的生命性?笔者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孔子哭颜渊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透过孔子的哭之痛与爱之深,体察了这位生命在场的良知哲人的生死观。孔子是一位秉具真性情的圣首,他通过体验颜源之死这一“临界处境”,穿透了“死生”、“富贵”这一重价值,由此透示出了这位以“仁”立教的圣哲不以“死生”、“富贵”为念的那层生命的洒脱和高尚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