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可否认《,数学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以其全新的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这些变化中,既有合理值得倡导的一面,也有产生偏差必须加以纠正的一面。现“以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个教学片断为例,加以剖析反思,在此与专家及同行商榷,不妥之处,恳请指正。教学片断指定三名学生(甲、乙和丙)上讲台。1.师拿出20元(面值10元两张)人民币给丙,要求平均分给甲和乙。丙分给甲和乙各一张人民币(10元)。2.师拿出10元(面值5元两张)人民币给丙,要求平均分给甲和乙。丙分给甲和乙各一张人民币(5元…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引入 师:早上我去买点心,一算正好4元,我拿出一张100元钱付款。可是店主一来忙于生意,二来怕收进假钞,三来备的零钱不多。于是,他要我换一张面额小一点的钱。而我只拿了一张钱,又非常需要这点心,请大家帮我想一个办法。 生甲:把100元钱拿到附近店里换成小一点的。 师:能告诉大家怎样兑换吗? 生甲:把100元钱换成10张10元,再用其中1张10元去买点心。 生乙:…… 生丙:也可以换成10个1元硬币和9张10元,再拿出4个硬币,还剩下9张10元和6个1元。 师:我们把这个兑换、付钱的过程用数学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购物中几个人合买、垫付、还钱……是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类题无论数量关系如何复杂,解答时都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逐步分析、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例甲、乙、丙三个人去商店,合买一根13米的跳绳。丙没有带钱,由甲付了8米绳子的钱,乙付了5米绳子的钱。第二天,丙带了应付的1.3元还给甲和乙。请计算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分析与解:要求“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元”,应要知道每人应付多少元和甲、乙各付了多少元。从“丙带了应付的1.3元”,可以知道每人应付1.3元,但不知道甲、乙分别付了8米和5米绳子的钱是多…  相似文献   

4.
一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弄清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途径。否则,易被片面现象引入岐途,以致出现错误。例甲、乙、丙三人各拿同样多的钱去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马小虎审完题认为甲、乙两人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0.36元,就是6本练习本的价钱,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0.36÷6=0.06(元)。由于马小虎忽略了三人拿同样多的钱所买的东西应平均分这一重要条件,判断错了数量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5.
解排列、组合混合问题时,一股思考原则是:先选元素,后排列。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使用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对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步,以免产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按下列要求分配六本不同的书,各有几种方法:(1)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2)平均分成三份;(3)分成三份:一份一本,一份二本,一份三本;(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一本,一人二本,一人三本;(5)分成三份,一份四本,一份一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小学数学九册 ( P2 ,例 2 )小数的乘法时 ,只要借助积的变化规律 ,就可以突破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 2 ,花布每米 6.5元 ,买 0 .5米和 0 .82米各用多少元 ?有一位教师有这一样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师 :怎样把这样的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生甲 :(由于是差生 ,不能组织旧的知识 ,沉默闭口不答。)生乙 :可以把 6.5和 0 .5都乘以 2。生丙 :(优生也许会想到 )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师 :如果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后 ,原来的积就扩大了多少倍 ?生 :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 ,原来的积就扩大了 10 0倍。师 :为什么积会扩…  相似文献   

7.
小小数学家甲、乙、丙三人到郊(jiao)外野游甲带5个面包.乙带4个面包.丙没带面包野餐时.3人均分面包.吃完后.丙拿出9角钱.给甲5角.给乙4角.她这种分法对吗?  相似文献   

8.
拜读《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10期的《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与评价》一文,笔者认为江老师对文中例2的论述有误。例2:商场有一套服装售价72元,小强身边只有面值10元的人民币。问:小强至少要带上几张这样的人民币,才能买回这套服装?学生甲:要带8张,共80元。理由是足够买下这套服装,而且没有多余的整张人民币。学生乙:要带9张,共90元。理由是一部分用于买服装,一部分用于车费。学生丙:要带7张,共70元。理由是服装售价72元,但可以要求营业员打折。江老师认为学生乙和学生丙的想法都不切合题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们是…  相似文献   

9.
(例) 有6本不同的书,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平均分成3组; (2)按一组1本、二组2本、三组3本分成3组; (3)分成4组,有两组每组各1本,另两组每组各2本; (4)分成4组,一组3本,其余各组各1本; (5)均分给甲、乙、丙3人; (6)分给甲、乙、丙3人,甲1本,乙2本,丙3本; (7)按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分给甲、乙、丙三人; (8)分给四人,两人各1本,其余两人各2本. 这些都是分组、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类型有:  相似文献   

10.
甲、乙、丙3个人的钱数各不相同。甲的钱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2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2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课上,周老师拿出9张卡片,每一张上写有1~9中的一个数,没有重复。然后,他把卡片放在一个纸盒里,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摸了两张,每人看完后分别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接着,他要求摸卡片的同学用间接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取卡片的情况。甲:我取的两张卡片之和为10。乙  相似文献   

12.
正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及分配问题常困惑学生,现在就探讨一下这类问题的解法例现有9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处理,各有多少种分法?(1)分成三组,各组分别有1本,2本,6本(2)分给甲乙丙三人,甲1本,乙2本,丙6本(3)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6本(4)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三本(5)均分成三组(6)分给甲乙丙三人,甲乙各2本,丙5本(7)分成三组,各组分别有2本,2本,5本(8)分给甲乙丙三人,其中两人各人2本,另一人5本  相似文献   

13.
古代欧洲曾有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有一篮李子不知其数 ,分给甲一半又一个 ,分给乙剩下的一半又一个 ,分给丙剩下的一半又 3个 ,李子刚好分完 ,问原有李子多少个 ?分析 此题在今天看来比较简单 ,可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设原有李子x个 ,由题意分给甲 (x2 1)个 ,这时剩下x-(x2 1) =(x2 -1)个 ,分给乙x2 -12 1个 ,再由题意丙分得 6个 ,所以 (x2 1) x2 -12 1 6=x解之得x =3 0此题也可以直接用倒推法求解 .由题意 ,丙分得 6个 ,往上推 ,乙分得 6 1 1=8个 ,甲分得 6 8 1 1=16个 ,所以原有李子 6 8 16=3 0个 .把此题推广 :1 有一…  相似文献   

14.
最近某区举行的第四届小学《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虽经苦思,参赛学生都仍错解为:“14×(14÷7)=28(元)”。这道题构思巧,隐藏妙,未超大纲,不偏不怪,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是培养与考查学生分  相似文献   

15.
某地小学生数学竞赛有一道赛题如下: 甲乙丙各拿出同样数量的钱去买某物。结果,甲和丙都比乙多得15斤,各人给乙1.5元钱。求该物单价。对于本题目,笔者访试了很多中小学生和部分数学老师,能正确作答的极少极少,所以,有必要写本文,论述浅见并探讨教学方法。被访试者的解法基本上只有以下两种: 一、甲多得到15斤物,因此再拿出1.5元钱,15斤物与1.5元钱相对应(丙亦如此)。所以该物的单价是1.5÷15=0.1(元) 二、乙少得15斤物,因此得到甲和丙给的共计3元钱,15斤物与3元钱相对应,所以该物单价是:3÷15=0.2(元)。  相似文献   

16.
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出示一张人民币)生(齐):是钱。师:对呀!是钱。那么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你们的“压岁钱”,你们是怎样使用的呢?生甲:我用来买书。生乙:我把钱存入银行。生丙:我把钱寄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能读书。……  相似文献   

17.
贵在反思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必然的规律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有几位学生问我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甲、乙、丙3个学生各拿同样多的钱合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这样列式:0.36÷6=0.06(元)。显然这是错误的。于是我结合题意画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1)甲和乙比…  相似文献   

18.
解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例谈解题方法选择的一点肤浅体会。   例 1:某工程若由甲、乙、丙单独完成分别需要 10天、 15天、 30天,由甲、乙两队合作, 6天完成,厂家需付甲、乙两队共 8700元;乙、丙两队合作 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 8500元;甲、丙两队合作 5天完成全部工程,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 5000元。若工期要求不超过 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怎样安排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 ?请说明理由。   注:此题学生一接触,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有个数学家叫张丘建,曾留下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计算能力超群,许多有学问的人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朝中出了“神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著名数学家夏侯阳的耳朵里,夏侯阳有意收张丘建为徒,但不知他是否真有数学天赋,便出了道考题:有甲、乙两个和尚为修寺庙分头去化缘,半个月后他俩化到些银两回到寺庙。此时若乙给甲10两银子,甲比乙所多的是乙余下的5倍;如果甲给乙10两银子,那么二人的银两相等,问甲、乙各化到多少银两?小丘建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说:“根据‘若甲给乙1…  相似文献   

20.
一个比,如果它的前项、后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比值将发生变化。解决这类比的变化问题,需要我们抓住题目特点,采取灵活的解题策略。1.几个相比量的总和不变例1援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5颐4颐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颐6颐5,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