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责任意识是建立一切优秀品质。本文主要分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申儒孝囊化缺失的现状和作用,指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应紧扣弘扬传统儒孝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传统伦理的元德,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离不开孝文化的维持和强化。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化,挖掘其所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并将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教育策略,切实提升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道德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孝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孝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应发挥其优势研究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的建构,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等多种教育途径,并寻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作,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孝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聂洪霞 《考试周刊》2011,(41):212-213
作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孝文化进行分析,认为: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孝文化在学生中出现了断层,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大力加强学生"孝"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古曰:"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中对"孝"字作了这样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的是金文的"孝"字上部很像一位伛偻身子的老  相似文献   

6.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贺才乐  肖艳娟 《教师》2012,(11):6-6
孝道是中华道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其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而到如今,孝文化开始出现断层,孝道观念开始淡漠。我认为学校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模式,加强对"孝"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孝道能力。  相似文献   

8.
孝,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为。研究孝行为,不仅应知道孝行为是什么,还要弄明白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孝行为。孝行为发生于"事亲",植根于"情感",培育于"社会"。孝行为合理性的追问不仅能把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能提高人们孝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妈妈,洗脚"公益栏目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孝行"。"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孝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由于儒化孝文化自身的缺陷,加上五四以来对孝文化的否定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孝"知识贫乏,"孝"意识淡薄,"孝"行为失范。通过向学生灌输"孝"知识、开展行孝活动、奖励孝行等多种形式,将"孝"引入学校德育中,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孝、忠、信"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昭示的就是要通过"孝"、"忠"、"信"来感谢报答父母、朋友、社会和国家之恩的感恩思想。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的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重视感恩的认知教育、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以下作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增强家庭观念;挖掘传统君子文化内涵,自强不息;汲取万物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诸如崇古保守、"中庸"歧义、重情轻理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孝经》中"庶人之孝"的概念内容、古代人践行"庶人之孝"的表现,以及遵行"庶人之孝"的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提出了高校德育应重视“孝“德教育的问题.因为“孝“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点,重点分析了当前“孝“德教育缺失的原因,论述了以“孝“德教育为基础,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提升“孝“德教育的层次需求,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孝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产生,在先秦时期"孝"观念理论化、系统化,到了西汉时期"孝道"变得政治化,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被异化,唐宋元明清时期"移孝于忠",孝文化走向极致,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严重缺失,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高校加强孝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百善孝为先。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载:"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指出"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儿童时期就是孝心培养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弘扬慈孝文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培育"孝"文化,应注重营造适于"孝"德生长的校园文化;要加大推进"孝"德教育进课堂的力度,在思政理论与实践环节突出或渗透"孝"德教育内容;发现和培养大学生身边的"孝"星榜样,充分发挥"孝"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当前大学生呈现孝道观念淡化趋势。为此,本文通过对孝文化内涵的挖掘、时代意义的把握、传承途径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解决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传什么""为何传"和"怎样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问题,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又有学校层面原因。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创新"两课"教学;加强专业职业化队伍建设;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