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连日报编委会于2009年提出了民生时政报道观的办报理念。今年3月1日,大连日报正式启动新一轮报改,在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指导下,开始了这场生动的新闻实践,赢得读者广泛好评。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核心思想是时政新闻是党报的基本内容,而民生问题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关注点。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因此,党报必须在时政报道中注重民生元素,关注民众关注,具体而鲜明地报  相似文献   

2.
晚报的时政报道如何跳出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窠臼,从而更趋于民生化、社会化?今年以来,《彭城晚报》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出的经验是织好网、搭好桥、造好型。织好网(线索网、传播网)是结合晚报的特点,创新时政报道理念,织就广泛的时政报道线索网,拓展报道内容的同时打造时政新闻的网络平台,通过报网互动,编读往来,拓展时政报道的增量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起时政报道,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冗长的会议报道、繁复的领导活动、枯燥的文字表述等等。其实,时政报道绝对不仅仅是这样的面孔,它不仅要有重要的资讯、深刻的内涵,更应该有生动活泼的面孔、亲和感人的文字、针砭时弊的责任和指点"江山"的作用。时政报道转变思路、改变文风的空间很大,可以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把时政报道的触角伸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切中时弊,把脉问诊,让时政报  相似文献   

5.
晚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晚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晚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都市报以往的民生报道模式。如何使晚报的时政报道既有思想性、权威性,又有可读性、贴近性,这几年《唐山晚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时政要闻是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活动的主要新闻报道方式,既十分重要又具有较大信息量。在任何一张党报中,时政要闻的报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群众大多对生硬的时政要闻报道不太感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应用民生视角去报道时政要闻,吸引读者眼球。当前时事要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群众对从上到下的时政要闻不爱看呢?笔者认为,当前时政要闻的报  相似文献   

7.
李振山 《新闻窗》2012,(5):95-96
长久以来,对地方台的时政联播类栏目定位,有这样一种观点存在:它的主要观众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知识分子,主要宣传任务是做好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及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大局的主题性报道;而民生新闻是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这种在“时政”与“民生”中横插一竿,使两者截然分开的观点,无形中给时政报道戴上一道枷锁,长期束缚了时政新闻采编人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记者来说,采写时政新闻挺考验功夫。这样的新闻大多来自政府部门,涉及面广、影响巨大。采写不好,行文太庄重,语言不活泼。市民读着枯燥乏味,甚至读不下去。而采写的好,市民爱读,政府的政策又能深入人心。咋样让时政新闻更吸引市民眼球?站在市民角度采写时政新闻,是个好方法。把时政新闻变成实用新闻以往,进行时政报道的记者以参加会议、访问领导甚至拿材料为主。拿回来后,把材料或领导的讲话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闻形式,其与国家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息息相关。在我国目前众多的地方电视台中,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还是走的僵化、固定化的道路。这样就使得时政新闻失去了吸引力,陷入了收视率偏低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模式进行探究和创新,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车晓阳 《今传媒》2011,(8):131-132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的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是时政新闻的活力所在。在实践中,要做到确立正确的时政新闻栏目开办思路;改进时政报道形式;典型报道做到见物见人,引发广泛关注和高端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把握好尺度;发挥新闻策划作用,让编辑部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李忠运 《青年记者》2007,(16):47-49
搞好时政新闻的报道,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在相当多的时候,我们的时政报道,是在按上级的指示搞宣传,而不是真正去做新闻,因  相似文献   

12.
胡永辉 《新闻窗》2014,(1):55-55
时政报道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联播》类栏目最重要的新闻品种,也是区别于其他栏目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同时,时政报道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却往往是单调、枯燥。其实,单调和枯燥不是时政新闻本身具有的属性,它其实是一个新闻富矿,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主要是我们制播理念和制播技巧没能与时俱进造成的。改进和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和水平,是主动适应党委、政府对媒体宣传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闻联播》类节目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14.
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政活动的电视报道始终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始终在向社会民众开展宣传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在一些时政报道,特别是会议报道、领导视察、调研动态等不受观众欢迎,是因为记者没有把最有价值、群众最关心、最新鲜的内容表达出来,一些观众最需要的新闻信息往往混杂在会场、人像、名单、讲话中。时政报道是通过报道政务及重大活动来表述、传达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精神,传达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其内容关系全局,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时政活动不但必须报道,而且一定要报道好。记者要善于平视。时政报…  相似文献   

15.
为迎合融媒体时代发展规律,集中打造全新时政类报道模式是时政类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攻关课题。本文就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形势下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根据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性提出了时政类新闻报道改革的全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区县报是地方党报,不仅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举一动的见证人,更是当地发展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何报道区县时政新闻,作为当地的党报,无论何时,都应站在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深入挖掘、勇于创新、构筑精品,做到"出彩"不"出格",打造出让群众满意的"贴心报"。  相似文献   

17.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连话语风格都基本上是一个调子。有人甚至说,时政报道还不是很容易吗,就是有哪些领导出席什么会议或活动,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最后说。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当今的许多时政报道,特别是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报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业务中报道的难点。时政新闻,又叫时政报道,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甘惜分教授所谓“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耿敬涛 《新闻窗》2013,(5):36-37
作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决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在媒体宣传中应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新兴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不及一些猎奇的社会类新闻。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时政报道在采写及表达上必须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党报的很多时政报道为群众所诟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时政报道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等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他们不喜欢,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角度看时政活动,从群众的视角写时政报道,把他们的眼球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