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职院校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安徽省306名高职生进行测量,考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应付方式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应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高职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对高职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考察和分析了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1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间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忧郁和焦虑,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自身的主要特征决定。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17名高职生及5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高职生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差异。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六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相关。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进入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结论高职生的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SCL90作为测量工具,用问卷的形式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级。研究提示,在针对高职这个整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针对分类人群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荣  李岚 《教育与职业》2012,(26):87-89
文章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一年级的197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危机、自信心不足、情绪问题及神经衰弱倾向,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六个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扬州职业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贫困生276人。高职贫困女学生、文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付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引导贫困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淮南某高职院校2010级护理专业即将临床实习的护生350人进行4次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实习不同阶段护生的SCL-90总分不同,和全国青年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偏高(P<0.05);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实习前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明显;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应该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生自身原因、学校方面、社会因素等是诱发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引导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调整就业心态;社会及相关部门创造有利于高职生顺利就业的良好环境;加强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预防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540名学生的UPI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容乐观,51.8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26.11%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入手,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是一个包括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内的能力综合体。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并以提升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几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调查、项目预测、正式施测等步骤,编制了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乐观开朗、积极乐学、意志品质、幸福体验、情绪状态和目标明确六个维度构成。经过对1 260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激烈的竞争中,高职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因此,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心雨桥"心理网站为例,探讨网络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的作用、实现方式及成效。  相似文献   

16.
侯艳 《辽宁高职学报》2013,(10):108-110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采用潜在转变分析,使用SCL90对1694名高职女大学生做18个月共计3次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高、中、低三个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同时,随着入校时间延长,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向好,中等心理健康组和低心理健康组均有较大概率向心理健康高一级组转化趋势。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从入校适应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开展,论述了对高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回顾,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调查法,探讨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冀图对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1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高职学生压力应对问卷、情绪智力量表(EIS)、一般心理健康(GHQ-20)的特点倾向,并就压力应对、情绪智力、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中多维度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就业等竞争压力的增大,所面临的心理负荷也越来越重。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