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经济转型后的初期,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而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地区经济差异变化对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的影响程度减弱,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随着国家招生总数的大幅度增长逐渐降低。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存在着较大绝对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与直辖市之间两极分化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经济转型后的初期,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而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地区经济差异变化对地区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的影响程度减弱,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程度随着国家招生总数的大幅度增长逐渐降低。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机会仍然存在着较大绝对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与直辖市之间两极分化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分别运用最小二乘法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来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就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来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东部地区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另一种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结论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具有地域性特点,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将湖南省划分为三个地区——湘东、湘中和湘西,利用锡尔指数,从地域间差异和地城内部差异两方面对1997年到2006年湖南经济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湖南经济的地域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域间的差异,特别是湘东地区与其他两个地区间的差异较明显,应针对目前湖南经济差异的现状,采取一系列建设性的措施,以使其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13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合肥中心地位优势明显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安徽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以求得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从而实现安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决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应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等,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经济协调理论来看,西部地区应该扩大向东部招商引资,使我国经济在整体发展中保持平衡,在东西部之间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往,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性和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初步探讨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应注重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水平,采取适当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开发模式、科教兴鲁,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引导制造业资本在地区间合理配置是实现地区间共同富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跨地区投资具有重要影响:(1)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促进制造企业跨地区投资;(2)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跨地区投资结构更多偏向于服务化的业务;(3)总体上数字化转型使得投资向发达地区集聚,但随着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这一集聚效应将会弱化。未来应当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并引导制造业资本向不发达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与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促进了现代经济发展。迁移的人口数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本文研究发现,移民所携带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口迁移的经济增长模型解释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地区分布非均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建国后我国高校地区分布格局形成和变迁的定量分析发现,50多年来高校地区间分布差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目前非均衡程度仍然很高。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实行新生来源计划制度的情况下,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3-2013年中国26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来探讨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在加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和公共基础等控制变量后,服务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在模型中加入地区哑变量,将全国分为四大地区,分别来看服务业集聚在不同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大,故而能够看出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较少为学界关注的新英格兰、非洲、西印度间的三角贸易,还包括许多直接贸易渠道。通过大西洋贸易,西欧一些国家,特别是英法获得了巨额利润,积累了大量资本,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长为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中心。而非洲和美洲,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却受制于大西洋贸易,日益沦落为世界经济的边缘。不过,在很大程度上由大西洋贸易和西欧经济强国自身经济发展要素机制所决定的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并不仅仅表现为卷入大西洋贸易的西欧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还表现为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内部的各自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洛地区的经济在汉唐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河洛地区险要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发达的农业基础,长期作为都城的政治中心地位以及处于天下之中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发达的商业经济等因素。正是这些要素促成了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的发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逐步消除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基本指导方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关键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改变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L指数,对2001-2018年中部6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内部经济差异是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经济差异较大,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省内经济差异呈明显上升趋势,山西省和江西省省内经济差异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在此基础上,从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两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为缩小中部地区经济差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种族主义活动极为猖獗。种族主义在主观上排挤其它民族或种族的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歧视政策,在客观上必然形成不利于外国人才在本国发展的用人环境;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还必然导致地区关系紧张,从而阻碍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从教育收益的角度来看,原因在于大学生企图实现教育收益最大化。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收益差异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因具有相对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教育收益,因此成为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族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发展民族教育,对于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兴相应滞后的民族经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推动贵州的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