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历代学者对“文献”概念的阐释,解释了“文献”的含义,认为“文献”是记录在传统文献栽体上的文字材料,它与一般文字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有价值特性。  相似文献   

2.
贾文超 《收藏》2007,(7):117-117
簋,在青铜器的铭文中称作“毁”。簋作为礼器自宋代以来被学者误称为“敦”,后来清代的学者为之正了名,将“毁”辨为簋。簋字从“竹”部,说明原始的簋可能是用竹子编的,但没有发现过实物。较早的簋是陶质的,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的陶簋是早期实物。四川的大溪文化、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及江西修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都有陶簋发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体育术语源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使用“社会体育”、“群众体育”这一基本术语的过程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一词并非肯定“由日本舶来”,也不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我国”,而是1918年先于日本出现在我国。“群众体育”一词也并非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应运而生”,而是1929年即由我国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鸿尘先生,号滹沱布衣,当代著名民间实战武术家。杨鸿尘先生曾师从于大成拳(意拳)第二代代表人物赵道新、张恩桐、马骥良先生,成为一代大成拳技击名家。后经比试,杨先生识一代武学巨匠、当代人体技击养生科研学者“卢氏结构”发现者卢仁老先生,成为“卢氏结构”著名学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前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扬 《体育科学》2005,25(2):95-96
美国学者TuomoR等人在Medicine and Sciencein Sports and Exercise杂志“2004年特别报告”中撰文“与运动能力和体质相关的人类基因图谱最新研究进展”,对2004年以前与运动能力和体质相关的人类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与运动能力和体质相关的人类基因图谱最新研究进展”为名的综述每年发表一次,每次都是根据在Medline上收录到的论文对本年度以前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学者们能够全面地得到相关研究信息,本期已是连续第4次。  相似文献   

6.
“体育产业”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产业”辨析析日昕从1987年5月首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与国家体委共同召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讨论会”之后,“体育产业”这个组合型名词就频频在体育界使用。但是,它的内涵在学者们的论证中时大时小,常常引起争议,歧见四起:有人说它包含整个社会的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谭耀 《收藏》2007,(5):138-138
王船山(1619~1692年),明末清初伟大启蒙思想家,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西乡的石船山,学者尊称“船山先生”。谭嗣同砰价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意者,船山一人而已矣。”他一生著作甚丰,除佚失者外,还有500多万字著述传世。  相似文献   

8.
体育之道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道与术吴光远究竟“什么是体育”以及“体育是什么”这类问题,体育圈内人士常为此争得不可交,甚至面红耳赤,以至于有的学者专家为了强调自己的体育概念是“正宗”,不得不加上“真义”二字,好象不如此,不足以与其它“假冒伪劣”相区别。惜乎,悲哉!但愿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于志钧 《武当》2007,(8):28-29
关于武当“内家拳”之“内家”含义.古今学者,拳家多有译解,不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于志钧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研探精神令人敬佩,特备其一说.以供“内家”同仁辨析深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马雪健 《乒乓世界》2007,(2):I0015-I0015
有这样一支乒乓球队,队员们曾拥有同一种职业,他们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将自己的晚年献给了钟爱的乒乓球,他们执着且快乐;在各自岗位上,他们是教授、是专家、是学者;而在球场上,他们是在“乒”博中寻找快乐的“顽童”,是用乒乓点亮生活的强者,是百折不挠的“战士”。他们组成的这支特殊“队伍”就是中国老教授协会乒乓球队。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以旨在加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之间的联系,推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研究引向深入,中国“人文体育”高级论坛,将于2005年5月下旬在深圳市举行。为了提高本次论坛的水平、多方位展示中国学者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底蕴,论坛将采用专家主讲与学者研讨的形式进行。主讲专家将以“北京奥运会与人文奥运”、“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以及“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与人文奥运”为演讲主题。本次论坛同时诚邀各界有志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凡有意与会者,欢迎提供相关论文研讨…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体育”与“主动体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的提法大约始见于80年代初,它来自于国外体育思想的介绍,也来自于我国学者的教改尝试。而“主动体育”则大约出现在其后的两三年间,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教改思想。它们都是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都体现了对某些僵死、被动的教学的反思。但严格来说,这两种思想在我国还是一种改革的指向和口号,还处在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处于动态之中,往往是提倡者、批评者、旁观者各有各的解释,各执一词。有不少人把体育教学中的“快乐”,错误地理解为是迁就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13.
杨玉彬  吕勤娟 《收藏》2007,(1):116-117
我国古代制作,使用玉璧历史悠久,先秦人认为玉璧是通天、付清在、礼天神器,将之列为“六器”“六瑞”之首。也有学者说璧像内饼,是供神或先祖享用的,汉代丧葬用玉之风甚盛,一些大中型墓葬中,玉璧几乎是必备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精武》2003,(3):10-11
在大成拳的传承中,因教习方法、途径和各自条件、悟性不同,使许多学者产生了大成拳分“软桩”和“硬桩”两种修习方法的印象。一些修习大成拳的朋友认为,桩的练法,就是以各种桩的外形,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意识导引求力,形体并不很重要,亦即“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对形体没有具体要求,关键是作到意念真即可,这种风格的桩,被称为“软桩”。  相似文献   

15.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6.
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学者由此提出“增强体质过时论”的观点,认为“增强体质”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是“一维体育观”,是“理性工具的表达”,而追求“健康第一”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学校体育里宣扬‘增强体质’甚至以此作为‘体育本质’的国家”,并进而指出“没有‘健康第一’的理论体系支撑,就不能清…  相似文献   

17.
"韩剧现象"成因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剧现象”的产生是韩国成功的跨国文化传播行为的结果,是韩国政府十年来的文化产业战略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韩国现代影视文化作品杰出艺术创作水平的展览。“韩剧现象”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文化界学者的重视,文章从文化、经济、艺术三个视角来解读“韩剧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长期以来,把“教学”和“训练”混为一谈,甚至以训练代替教学。”我们认为“教学”是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从各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而“训练”就是一种按教师的指挥棒转,强迫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只能是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为了改变这种“训练教学”模式,我们对“教学”与“训练”做了对比实验。 一、实验内容:鱼跃前滚翻 (一)指出学生学习的程序 1.学生熟悉一下过去已学的前滚翻动作。 2.练习手撑在远端的前滚翻,学生体会两腿蹬地和鱼跃后的屈臂缓…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进入新世纪,现代武术如何发展成为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是通过对“武术术语”的探讨,来确定现代武术的范围,并加以研究。 一、武术概念的术语分类   武术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由于受“重文轻武”和“术而不文”思想的影响,形成“武术无理论”的说法。 80年代以来,一批专家和学者提出建立“武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新学科的建立首先涉及到“武术概念”问题。“武术”一词最早见于《文选》南朝宋颜延年的《皇太子释奠会》诗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会”,此处泛指军事和战争。在后来的表述中多指强身自卫的技击技术,其涵盖的内容已发…  相似文献   

20.
刘长海 《收藏》2007,(10):124-125
祁寯(Jun)藻(1793~1866年),山西寿阳人,字叔颖、淳甫,后改实甫,谥义瑞。嘉庆进士,历事四朝,累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在朝50余年,是晋人在清廷居官最久、职位最高者,世称“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他不仅官位显赫,政绩卓著,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颇有建树。学者称他为“一代儒宗”,诗坛奉他为“主持”,书家赞他为道、成朝“旧书家之首。”百余年来,祁寯藻的书法作品一直备受藏家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